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自古以来河南医林兴盛,名医辈出。河南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位于省会郑州,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1727亩,是河南省省属高等中医药院校。
建校初期,学校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切接见了学校副院长彭延泰(新四军著名将领彭雪枫将军之父)。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了校名。
50多年来,学校已由单一的中医药学科发展为医、理、管、工、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本科、(博士、硕士)研究生、留学生、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多个培养类别的综合性中医药大学,是河南省中医药教育、医疗、科研的龙头和中心。现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人文学院、外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直属二级学院。学校面向全国29个盛市、自治区及港澳台、海外招生,目前在校生16342人,其中,本专科生14508人,硕士研究生1006人,海外留学生143人,成人教育学生685人。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多措并举,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77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者226人,副高级职称者457人。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者401人,博士学位人员14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24人,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20人。有河南省特聘教授岗位4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19人,首届国医大师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4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36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3人,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人,河南省省级及厅级学术带头人56人。先后有10多人次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70余人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河南省劳动模范”和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
长期以来,学校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工作水平。现设有中医学、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五官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心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农村全科医师)、护理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护理英语)、护理学(护理日语)、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制药工程(中药制药)、针灸推拿学、针灸推拿学(中国功夫)、英语(医学英语)、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市场营销(医药贸易)、市场营销(医药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健康保险)、公共事业管理(医药编辑出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6个本科专业(方向)。有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个、省高等学校名牌(特色)专业4个、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和药理学、药物分析学2个二级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和方剂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重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79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面向全国招收和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997年起相继与北京、上海、黑龙江、天津、辽宁等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3年,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2006年,被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9年1月,被确定为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单位。
具有完善的教学辅助体系配置。学校下设3所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直属附属医院,拥有一支包括数十名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在内的实力雄厚的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队伍。其中,第一附属医院为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又是河南省中医院。3所附属医院,开设床位1780张,年接诊病人150余万人次,年住院病人3万余人次;有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12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26个,特别是在中医药治疗艾滋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老年并心脑血管并儿科疾并周围血管并肛肠病等方面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建有病毒性疾病中医药防治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分子生物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动物实验中心、药理毒理学实验室、中药标本馆等,其中拥有5000多种中药标本的水浸标本室国内技术领先。校内各类馆藏纸质图书95.9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教室、宿舍、食堂和运动场地等配置均能较好地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广泛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科研活动。学校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教育基地,有河南省高校中药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中医药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及艾滋病研究所、肝病研究所、老年医学研究所、儿科研究所、中药研究所、中医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所、糖尿病研究所、针灸研究所、肿瘤研究所、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其中,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面、呼吸性疾病的研究国内领先,承担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973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多项。近5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429项,其中“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37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省部级重大项目58项;累计纵向科研经费6570万元;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48项,河南省发展研究奖等人文社科奖10项;获得专利41项;发表学术论文5405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194篇,被SCI、EI、ISTP收录43篇、MEDLINE收录66篇、CSCD收录611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471部。科研处被评为全国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主办有《河南中医》和《中医学报》两种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河南中医》为省级期刊,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和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中医学报》为国家级杂志,曾获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09年11月,该刊再次被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9年2月,“两刊”双双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其中学报同时被评为河南省第一届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
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海外留学生教育。我校为教育部批准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单位,至今已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和医药技术人员来我校学习。我校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日本金泽大学药学部、浜松医科大学、东京国立感染症研究中心、韩国大邱韩医大学、东义科学大学、加拿大安省中医学院、新西兰东方医学院、巴西若茵维莱大学、意大利东方大学等20多个海外教育、科研、医疗机构开展了多方位的技术合作。
秉承“厚德博学、承古拓新”的校训,凸显“立德铸魂,培养德术兼备的中医药人才”的育人理念,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各类中医药人才4万多人。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以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军生物芯片研究室副主任王升启,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刘延泽等为代表的科学家;以张磊、门成福等为代表的名医专家;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河南省食品药品管理局局长李松武等为代表的行政管理人员;以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维政等为代表的企业家。尤其是近年涌现出的以“全国道德模范”、“2006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王一硕,“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白云苹,热爱祖国、服务西部的李国胜、张欢欢,心系他人的张申,团结互助的于爱党等为代表的感动中原、唱响全国的河南中医学院优秀大学生先进群体,向社会展示出了我校良好的育人成果。学校多次在全国、全拾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获优异成绩。
全面提升的综合办学实力,使学校竞争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第一志愿报考率、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名列河南省普通高校前列。2009年新生第一志愿率132%,报到率97%,毕业生就业率91%,考研率38%。近年来,中央、盛市多家新闻媒体对我校整体发展、教学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和教师、学生的先进事迹从不同方面多次进行了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诸多殊荣,尤其是在2006年国家教育部对我校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开展的河南省高校德育评估中均获优秀。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277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者226人,副高级职称者457人。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者401人,博士学位人员14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24人,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20人。有河南省特聘教授岗位4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19人,首届国医大师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4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36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3人,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人,河南省省级及厅级学术带头人56人。先后有10多人次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70余人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河南省劳动模范”和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
正在整理该学校数据,请耐心等待。
专业设置
None
就业状况
就业状况
我院毕业生就业不受岗位和地域限制,大部分在省内外各级医疗卫生、医药生产经营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作,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业务技术骨干和经营管理能手,部分毕业生在国外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近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90%以上。
重点学科
重点专业
中药学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药学、中医学、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建设点,中西医临床医学为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儿科学、方剂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方剂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骨伤科学等7个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其中中药学为河南省重中之重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