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788-7802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高校详情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电话:010-68932902
学校简介

学校领导
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陈理
学校概况
中央民族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南邻亚洲最大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北接世界闻名的“中国硅谷”——中关村。地理位置优越,教学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信息通畅。于众多名校中自显特色,独具风采;
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有60年办学历史;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
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有24个学院;有覆盖9个学科门类的60个本科专业;
有14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国家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
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文科基地;
学校拥有6个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基地和4个科技创新平台,7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重点学科及学科群;
拥有专职教师10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约600名,90%以上为本科生上课;
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等国家学科规划和评审机构成员18人;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8人……
来自全国56个民族的在校本科学生万余人,为校园带来了富有特色和独具魅力的多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全息缩影;
校园信息化建设强力推进,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数字化校园”一期工程已全面完成。包括校园万兆网、数据中心建设,学生宿舍网络全部开通,190多个多媒体教室建设完成并实现群控管理,校园一卡通、网络课堂、校园信息门户、数字迎新系统全面应用等。学生的生活学习均已实现数字化管理;
图书馆建筑面积约2.45万平米,藏书190余万册(其中古籍图书25万余册),另有电子图书176万册,设备功能一流;2008年3月,我校图书馆入选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至今已有1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大学生公寓面积达5.9万平米,包括4250平米的学生食堂和556平米的学生活动中心,功能齐全,条件优越;
文科大楼面积达4.2万平米,是一座现代化、数字化、人文化的教学及办公大楼,是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科大楼总面积约4万平米,理工科大类实验室18个(约200间),分属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和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它极大地改善了理工科各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
民族博物馆珍藏有3万多件珍贵的民族文物供教学和观摩;
学校出版社是全国民族学科教材和著作的出版基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和《民族教育研究》是国内外发行的全国核心期刊;
学校已同国外6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每年接纳1000余名外国专家、留学生或国际友人来校交流、学习、访问,同时每年选派约300名学生出国留学深造。
学校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发展历程
中央民族大学座落在名园荟萃,学府林立的北京西郊,是一所以培养少数民族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国家重点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有着光荣传统和历史,其前身可以追溯至1941年9月在延安建立的民族学院。延安民族学院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为主要任务,以毛泽东的题词“团结”为校风,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各民族共同的解放事业输送了大批干部。
新中国成立不久,1949年12月毛泽东根据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共同纲领及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做出了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北京建立一所新型大学一一中央民族学院,抽调了一批当年在延安民族学院工作过的同志进行建院筹备工作。同年11月,周恩来总理主持政务院第60次政务会议,批准了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提出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前一方案提出在北京设立中央民族学院,并在中南、西南、西北设立中央民族学院分院各一处。而后一方案则明确规定了中央民族学院的三项主要任务:一是为国内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以及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培养高级和中级的干部;二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扬并介绍各民族的优良历史文化;三是组织和领导关于少数民族方面的编辑和翻译工作。1951年6月11日,中央民族学院正式开学。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在开学典礼上做了重要讲话。6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表示祝贺。
建校后,学校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年6月至1951年底,为初创阶段。当时学校的校址暂设在城内国子监,有教职工280多人,军政干部班、藏语文班两个训练班的学员260多人。
第二阶段:1952年至1966年5月,学校开始正规化办学并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文科高等学校。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和北京大学东语系的民族语文专业相继并入中央民族学院,一批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民族语言学家到校工作,成为学校发展的基础和骨干,校址也从国子监迁到了西郊白石桥附近。同年,学校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之后陆续建立了民语系、历史系、政治系、艺术系、汉语系、研究部、预科部等教学科研单位。中央民委参事室也并到中央民族学院。
第三阶段:1966年6月至1978年8月,“文革”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第四阶段:1978年9月至1993年10月,学校发展成为以文科专业为主体、以民族学科为特色,文、理、工、艺、管等专业兼备的综合性大学,并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从1978年开始,学校陆续建立了物理、应用数学、生化、计算机科学技术等理工系科,从文科高等学校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第五阶段:1993年11月至今,学校朝着面向21世纪的发展目标迈进。经国家教委批准,1993年11月30日,中央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7年10月,中央民族大学通过了国家“211工程”的部门预审,1999年1月又通过了“211工程”的立项审核,学校正式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的行列。2004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二期项目建设。
在学校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毛泽东生前同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一起14次接见了学校的师生员工或毕业生。周恩来、陈毅等领导人还多次到校视察、听课,帮助学校解决办学中遇到的困难。1978年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分关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校视察,亲切接见师生员工的代表。1994年2月20日,江泽民主席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经过近50年的建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央民族大学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己成为一所独具特色的高等学府,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已形成并逐步完善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兼有大专、预科、艺术中专和干部培训以及成人教育的多形式、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体系。学校现设有22个学院,有本科专业69个,覆盖10个学科门类。有国家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32个,博士学位学科点34个,其中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门史、宗教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生态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省部级重点学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强、国际交流广
拥有专职教师10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500余名,90%以上为本科生上课;
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等国家学科规划和评审机构成员1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3人……
学校已同国外6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每年接纳1000余名外国专家、留学生或国际友人来校交流、学习、访问,同时每年选派近百名学生出国留学深造。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
院系
招生专业(类)
培养方向
学士学位
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哲学
哲学
哲学
宗教学
宗教学
经济学院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财政学
金融学
金融学
法学院
法学
法学
法学
法学与英语
教育学院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中国少数民族 语言文学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朝鲜语言文学
文学
中韩经贸翻译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蒙古语言文学
蒙汉双语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维吾尔语言文学
维语零起点班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哈萨克语言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语言学/民族文学与文献
文学与新闻传播 学院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
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学
广告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
语言文学
文学
翻译★
英语
俄语
俄语、土库曼语
日语
日本语言文化
朝鲜语▲
朝鲜语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
基地班
历史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 学院
文物与博物馆学▲

专业设置

None

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概况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自然科学学科和艺术学科协调发展,民族类学科优势突出的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十个学科门类。其中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历史学(中国少数民族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人类学、宗教学、社会学、经济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教育学(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公共管理和生态学等专业有较强教学和科学研究实力,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学校现有各类重点学科情况如下:
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培育)
1个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民族学
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医药文化学
11个国家民委和北京市二级学科重点学科: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门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宗教学、生态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人类学、民俗学
6个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光学、中国语言文学、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媒体艺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语言文学、国际汉语教学
开设专业
按需购买,不花一分冤枉钱!
获取验证码
  • 产品
  • 开班神器管理系统
  • 家校互动
  • 招生营销
  • 轻地推
  • 学习打卡
  • 数据魔方
  • 共享图书
  • 收银管家
  • 课后服务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荣誉资质
  • 电话:400-788-7802
  • 售前:19157672057 / 19157672279
  • 售后:18072799675
  • 商务合作:QQ : 3307483314
  • 下载客户端
  • 帮助中心
  • 隐私政策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开班神器
满客神器
轻地推
© 2021 杭州水行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3045号 浙ICP备17028063号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利尔达科技园6栋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