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类:化学类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自有人类以来就开始了对化学的探索,因为有了人类就有了对化学的需求。陶器的出现、青铜器的发明与使用、铁的冶炼以及以蒸汽机为代表的产业革命都标志着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进入21世纪曾有人质疑化学的未来,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克罗托教授在回答此问题时,说“正是因为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世纪,所以化学才更为重要”。徐光宪院士在中国化学会第7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指出“21世纪是信息科学、合成化学和生命科学共同繁荣的世纪”。
化学在“数理化天地生”六门传统科学中是承上启下的中心科学,同时又与信息、生命、材料、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八大新兴或朝阳科学都有紧密的联系、交叉和渗透。21世纪的化学面临着四大难题:化学反应理论,结构与性能的定量关系,生命现象的化学机理和纳米尺度问题。若这四大世纪难题得以解决,则有望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延长人类寿命、获得高性能工程材料、解决能源和水源问题等等。
专业以“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为依托,“应用化学”成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拥有“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安监总局“新危险化学品评估及事故鉴定基础研究实验室”,“环境有毒有害物质分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专业2008年被认定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专业自1986年开始正式招生,在工业分析、精细化工、功能材料、药物合成等方面,享有较高国内外声誉。通过基础课强化培养学生的科技和人文素质,贯通化学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通过在专业课程中划分分析科学与技术模块、功能材料科学与技术模块、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模块和精细化学品化学模块培养学生一方面的职业专长,通过选修课程和科研计划进行专业兴趣和个性的培养。学生将会掌握宽厚、系统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适应应用化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需要。
应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工原理,其中6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
专业课程分为分析科学与技术、功能材料科学与技术、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四个专业方向模块。其中特色课程包括:仪器分析进展、复杂物质剖析、立体化学、药物化学、精细化学品合成方法、化学实验设计、科技论文写作等。
专业实践包括:专业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应用软件实践和毕业论文。
课程学习与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途径包括:
通识教育课程、导师制、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素质拓展与创新、应用软件实践、毕业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
学生在一、二年级可以参加学校举行的“萌芽杯”科技论文竞赛,进行科研启蒙训练;在三、四年级可通过本科生导师制,与导师建立密切联系,也可以进入课题组参加科研活动;在高年级还可以参加校级“挑战杯”科技竞赛以及各种专业竞赛,参加学科交叉班,并可申请北京市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经过学校的培养和学生个人的不断努力,我们对毕业生的本硕连读、出国、考研以及就业等情况都有统计,具体情况请参见“近三年毕业生深造留学和就业情况统计”表格。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丁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及化工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5.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及化工制图。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一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