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专业
A.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人类学全面训练、掌握考古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的考古学高级专门人才。
B.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类学、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了解考古学的多学科交叉发展趋势和世界考古学发展概况,熟悉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博物馆学、文物学、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社会调查与统计、民族考古学、古代汉语、地理学、第四纪环境学、古人类学等方面受到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a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考古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
b能够从事考古发掘、整理及编写考古报告;
c掌握博物馆管理技能;
d掌握社会调查、统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e了解国内外考古学界、人类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f具有从事考古学及人类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C.培养对象:培养本科层次大学生,修读四年。
D.师资情况:考古学专业共有教师11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4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
E.主干学科:历史学、人类学。
F.主要课程:人类学概论、中国民族学概论、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统计学、中国通史、世界上古史、民族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学导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考古、博物馆学概论、文物学理论、田野考古学概论等。
G: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考古发掘和调查实习安排3~5个月。
H:主要专业实践:除了民族学田野工作方法训练外,还有体质人类学的实验性课程教学、野外摄影及摄影暗房技术训练等。此外还有计划设置语言实验课程。
[top]
--------------------------------------------------------------------------------
民族学专业
A.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人类学训练、掌握民族学基本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民族学、人类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事业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B.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类学、民族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民族和族群、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基本情况,并熟悉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掌握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体质人类学、语言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a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民族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对有关的社
b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c掌握基本的人类学调查方法与分析方法,以及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d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从事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e熟悉我国有关少数民族、社会文化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f了解国内外民族学、人类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g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C.培养对象:培养本科层次大学生,修读四年。
D.师资情况:有专业教师1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8人。
E.主干学科:历史学、人类学。
F.主要课程:人类学概论、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世界民族志、考古学导论、都市人类学、应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社会调查方法与统计、中国民族概论、民族考古学、经济人类学、族群与文化、宗教学、民俗学、语言学、语音学、社会学概论、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等。
G.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论文写作等,一般安排15周左右。
H.主要专业实践:除了民族学田野工作方法训练外,还有体质人类学的实验性课程教学、野外摄影及摄影暗房技术训练等。此外还有计划设置语言实验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