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四年,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以国家、社会和行业需求为指导,以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自然保护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较高的社会责任意识,熟悉国内外自然保护与生态建设领域发展趋势、问题与对策,掌握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和湿地保护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在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领域从事生态监测与评估、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利用、保护区(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国家公园等)规划与设计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培养特色: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根据本科生个人特点,由相应的教学、科研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因材施教,效果显著;鼓励本科生参与学院教师科研项目工作,并积极支持学生自主设计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任学院客座教授及到学院讲学;同时,积极争取并支持本科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
主要课程:野生动物管理学、植物分类学、脊椎动物分类学、现代生物学技术、保护生物学、自然保护区管理、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植物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湿地生态学、湿地保护与管理等。
实践环节:以自然保护行业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设置了认知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综合类-创新研究类-毕业论文等渐进式、立体式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实践教学与业务能力培养相促进、与社会服务相促进、与择业就业相促进和与创新意识培养相促进的实践教学模式。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我国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自然保护非政府组织、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湿地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等领域从事设计、管理、研究与教学工作,也可适应与此相关的其他专业的科研与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