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1人,拥有博士12人(含在读博士6人),硕士20人。近五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教研课题2项,出版各类著作、教材30余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有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人被确定为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3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获华中电力奖教金,2人一次获国家图书奖,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一等奖,4人5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3人3次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 中文系不仅拥有着悠长的历史,更拥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深厚的学术文化底蕴。二十多年来,中文系一直面向全国招生,并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尤其注重日常教学和实践环节。各学科教学和研究互相结合,形成学科相互交叉与融合的优势互补格局,具有研究中华文化及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深厚基础和良好条件。目前,中文系正努力发展原有优势,加强以智能化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学科渗透,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 自建系以来,中文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到目前为止,本系毕业生除继续攻读研究生以外,主要到教育部门、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旅游部门、各级党政机关、大型企业的管理部门和宣传部门工作。由于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和素质良好,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本系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他们活跃在各个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中文系不仅拥有着悠长的历史,更拥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深厚的学术文化底蕴。二十多年来,中文系一直面向全国招生,并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尤其注重日常教学和实践环节。各学科教学和研究互相结合,形成学科相互交叉与融合的优势互补格局,具有研究中华文化及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深厚基础和良好条件。目前,中文系正努力发展原有优势,加强以智能化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学科渗透,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 自建系以来,中文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到目前为止,本系毕业生除继续攻读研究生以外,主要到教育部门、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旅游部门、各级党政机关、大型企业的管理部门和宣传部门工作。由于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和素质良好,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本系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他们活跃在各个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自建系以来,中文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到目前为止,本系毕业生除继续攻读研究生以外,主要到教育部门、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旅游部门、各级党政机关、大型企业的管理部门和宣传部门工作。由于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和素质良好,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本系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他们活跃在各个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