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前身是2009年11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教授创建的“重庆文理学院材料交叉学科研究中心”,2013年12月更为现名。该团队已成为重庆市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研究创新团队,现有专业教师4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重庆市“百人计划”2名,正高级职称人员10人,副高级职称12人,博士31人,具备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8人。研究院科研团队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国家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和科技重大专项各1项,省部级项目35项,其它各级各类纵、横向项目40余项,在研经费达到2500余万元。研究成果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教学成果奖近10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7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180余篇,EI收录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2余项,其中授权40余项。主编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教材)8部,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市级专业科技竞赛获得多项奖励。
研究院致力于多元化、多层次的材料工程师教育与培养平台建设,目前人才培养层次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留俄国际班)本科教育、材料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同时承担企业一线材料工程师在职培训,承担多期市级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承担国家级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助推新材料、半导体、显示、能源、汽车等领域企业转型升级。
研究院致力于国际化人才培养,承担了重庆文理学院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留俄国际班”。该班实行“2+2”培养模式,大一、大二在重庆文理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学习,大三、大四在托木斯克理工大学高技术物理学院学习。两校互认成绩和学分,合格学生可同时获得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毕业证书(含学位证)和重庆文理学院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掌握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和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在新材料、半导体、显示、能源、汽车等行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技术、材料物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功能材料、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材料性能、材料制备技术、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光电材料与器件、电工与电子技术、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大学物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英语、专业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
专业特色:本专业主要依托重庆市重点学科材料学进行建设,基于已有的人才队伍、学科和科研优势,本专业探索小班教学,致力于实现人才培养、学科、科研三位一体。
针对新材料、电子、能源等新兴产业对材料人才的需求,本专业按照素质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协调发展的原则,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学科”方式,采用“厚基础、强能力、宽专业、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材料科学技术进步所需的、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
就业方向:可在在新材料、半导体、显示、能源、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兴、华为、中国移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设计、新材料研发、技术创新与改造、企业管理等工作。也适合在科研院所、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