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之最。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百余年间,山东大学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踔厉奋发,薪火相传,形成了“崇实求新”的校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0余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学,近年来山东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办学质量和为国家、区域服务的能力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9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跨入世界前1%。学校基本完成了从教学科研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在最近武汉大学科学评价中心发布的“中国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上,山东大学列第七位,该中心评价山东大学是近两年上升速度最快的大学。在2013年2月由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网络计量学实验室公布最新版基于互联网的世界大学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WRWU")中,山东大学位列世界第90,在入围前一百强的大陆高校中排名第3。
学校规模宏大,实力雄厚。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含青岛校区约3000亩), 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青岛、威海)八个校园(济南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软件园校区、兴隆山校区及青岛校区、威海校区)的办学格局。现有4所附属医院,3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1所教学、实习医院。拥有在职教职工7883人(不含附属医院)。各类全日制学生达6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1437人,研究生16034人,留学生1737人。学校汇聚了一批杰出人才,共有教授1116人,博士生导师830人。其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eter Grünberg教授加盟山东大学,受聘为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研究生导师莫言教授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同时,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10人,双聘院士35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12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12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教授22人,“青年千人计划”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9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33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20位、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人选4位,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7个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3个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校还拥有精良的教学科研平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8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70个,覆盖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领域,实现了各学科的协调发展;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另有大批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硕士点28个,本科专业1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形成了结构完整、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历史发展中,山东大学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特别是经过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在青岛办学时期的辉煌与发展,不仅奠定了“文史见长”的学术特色,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享誉甚高的人文学者,以及像《文史哲》这样备受关注的学术阵地,而且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打下了良好基础,使山东大学跻身于中国著名学府的行列。上世纪末三校合并以来,新发展的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
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又将迎来新的机遇和历史性跨越,所有高等学校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山东大学提出了在建校120周年时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山东大学将抓住机遇,坚持走内涵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道路,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战略,大力推进国际化,全面实施学术振兴行动计划,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的办学目标而不懈努力!
周边环境
山东大学(校本部)坐落在风光秀美的泉城济南市,南依千佛山、北临黄河,与灵动的大明湖、趵突泉等风景名胜相伴,有中心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洪家楼校区、软件园校区和兴隆山校区六个校园,并在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海滨城市--山东威海市设有分校。
通讯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联系电话
0531-88364737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046人,博士生导师759人。现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7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教授1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5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和特聘专家岗位28个,国家级教学名师8人。2个创新学术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个创新团队入选国家“优秀创新群体”。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
山东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专业(类)设置
学院代码
学院名称
招生专业(类)
所含专业名称
学制
招生类别
1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哲学类
哲学、宗教学
四年
文史
社会学类
社会学、社会工作
四年
文史
2
经济学院
经济学类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保险、金融工程
四年
文理兼招
3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类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
四年
文史
公共管理类
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四年
文史
4
法学院
法学类
法学
四年
文理兼招
5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史
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学、广告学
四年
文史
6
艺术学院
音乐学
四年
音乐
美术学
四年
美术
7
外国语学院
英语
可向翻译专业分流
四年
文理兼招
俄语
四年
文理兼招
德语
四年
文理兼招
法语
四年
文理兼招
西班牙语
四年
文理兼招
日语
四年
文理兼招
专业设置
None
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数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产业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文艺学 中国古代史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凝聚态物理 物理化学 微生物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 妇产科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中国古典文献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药物化学
“八五”山东省重点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史 汉语文字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文艺学
基础数学 物理化学 材料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运筹学与控制论 计算数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加工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九五”山东省重点学科
政治经济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 应用数学
光学工程(原军用光学) 材料加工工程(原焊接) 材料加工
工程(原金属塑性加工) 工程热物理 信号与信息处理
发酵工程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原解剖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原组织胚胎学)
妇产科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 药物化学
“十五”强化建设省级重点学科
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 英语语言文学 基础数学
物理化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光学工程 工程热物理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发酵工程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 中国古代史 产业经济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药物化学
材料加工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带*号为强化建设重点学科)
中国哲学 外国哲学 政治经济学*
财政学 产业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法学理论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民商法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国际政治 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专门史 中国古代史 基础数学* 计算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信息安全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无机化学* 物理化学 发育生物学
工程力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光学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
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发酵工程
环境工程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内科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口腔临床医学 药物化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