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学校已基本形成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管、理、经、文、法、哲、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学校现设有航空宇航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机电学院、民航学院等14个学院;设有无人机研究院、直升机技术研究所等112个科研机构,其中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部级研究中心和科研基地9个;建有教学机构16个,其中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现有本科专业50个、硕士学科点127个、博士学科点52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后流动站12个。有飞行器设计、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导航制导与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以及15个国防特色学科和14个江苏省重点学科。
学校建有明故宫和将军路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2500亩,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近240万册(件)。现有教职工2854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任教师882人,博士生导师333人,院士及双聘院士1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长江学者”10人,全国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入选国家和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9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人数达57%。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4000人,其中本科生16400多人,研究生7100多人;另有留学生4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5300余人。
南航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具有南航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教学成果。自1989年国家设立教学成果奖以来,共获部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1项,其中国家级奖14项。南航学子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最近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校总分分别列全国高校第五名、第二名和第三名;在“周培源杯”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以及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高等数学竞赛等各类竞赛中,南航学生屡屡折桂。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校友中涌现出了数位两院院士、20余位部省级党政领导和将军,以及一大批著名的科技专家和管理专家。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与国防型号研制任务并驾齐驱的科研工作格局,研制成功不同类型的飞行器二十多种,其中包括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第一架无人驾驶高原侦察机、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等。“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百项,完成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重点型号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多项。
在新的发展时期,南航确立了“特色发展,人才强校,开放办学,制度创新”的发展战略,全体南航人正秉承“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践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校训,以昂扬的姿态向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2854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任教师882人,博士生导师333人,院士及双聘院士1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长江学者”10人,全国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入选国家和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9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人数达57%。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4000人,其中本科生16400多人,研究生7100多人;另有留学生4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5300余人。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
学校现设有七个系,分别为:水利工程系、交通工程系、电力工程系、电气自动化系、土木工程系、计算机系、经济贸易系。各系基本情况如下:
水利工程系
水利工程系始建于 1952年,现设有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利工程监理、水文与水资源、水务管理、工程测量技术、港口航道与治河工程7个专科专业和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三个函授中专(定向培养)专业。其中,水利工程专业是河北省教育厅命名的示范专业;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是中国水利高等教育协会批准建设的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近六十年来,已培养了万名以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会设计、精施工、善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遍布水利、土木、交通、城建、市政、水文水资源勘测等设计、施工单位和各级专业管理部门。据不完全统计,在历届毕业生中,现有高级职称人员 2000多人,市级干部40多人,县处级干部500多人,地尤其在市、县水利技术干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高度好评。 多年来,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积极探索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发挥优势、改革创新、提升质量、争创一流的办学总体思路;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崇尚致用,实践育人的办学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努力实现学校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鼓舞下,水利系师生有决心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加强水利专业建设。为国家水利建设培养具备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的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水利高等教育工作新局面! 全系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中职12人、初职8人、硕士12人、清华大学博士后1人。教师们既有精深的基础理论、较强的科研能力,又具备设计、施工、造价、监理的实践经验,是双师型的应用性专业人才。近十年来,完成了科研课题2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三项、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多项,获国家专利2项;编写教材30多部,全部由国家正式出版;仅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就有300多篇,并有20多篇论文获奖。有20多人次获教研论文奖和教学优秀成果奖 。 全系设有水工、施工、测量3个专业教研室,负责全系7个专业的教学工作。其中测量教研室还负责全校工程类专业的普通测量授课、实习教学工作;还设有水工水力学实验室、金工实习车间、水工模型室、喷滴灌试验场等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场,还与省水利工程局、河北省水文局、河北省南运河管理处、河北省大清河管理处、沧州市水务局、迁安市水务局、卢龙水务局等单位联合共建4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1998年,学校和河北省水利厅共同成立了河北水利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办公室设在水利系,负责河北省水利系统各层次在岗技术人员的培训。2002年8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节约用水办公室批准,在水利系成立了河北省节水研究所。这些,都为培养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强的工程技术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技术应用型人才创造了有利的优越条件。
交通工程系
交通工程系现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公路监理、工程造价、基础工程技术、资产评估与管理等6个专业,其中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被原国家教委命名为有特色专业。
全系现有教职工23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7名,讲师、实验师等中级职称人员9名,助教等初级职称人员3名。教师们既有精深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又具备设计、施工、造价管理、工程监理的实践经验,大部分为双师型教师。 近年来,全系完成科研成果30多项,获奖和专利成果18项,其中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6项,河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沧州市科技进步奖11项,获国家专利1项;国家正式出版的教材20余部,专著3部;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并有20多篇论文获奖;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成果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全系设有市政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岩土工程3个教研室和1个实验中心,负责6个专业的教学、实验实训工作;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多个,并聘请了多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授。良好的办学条件为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可靠保障。
电力工程系
电力工程系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朔到建校之初的20世纪50年代,是在我校传统专业水力发电、农业电力工程、电力工程、供用电技术、电力工程管理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基础上筹建的。目前开设有供用电技术、电力工程管理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三个专业。其中,供用电技术专业2003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7年顺利通过河北省示范性专业评估验收。本系现有在校生908人。1970年以来共培养毕业生3771人,主要就业领域为电力公司、供用电企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企业、电气工程设计施工及监理部门、工业电气自动化行业、供用电成套产品生产厂家等企事业单位,目前,本系毕业生大多数已经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或走上领导岗位,为河北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电力工程系现有教职工2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11人,博士1人,硕士17人,90%教师具有双师型素质。 电力工程系下设电工电机、供用电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三个教研室,和一个电力工程技术实验中心。电力工程技术实验中心下设电工基础、电机与拖动、电力自动化、高电压技术、数控技术五个实验室和电工工艺、电测仪表、电机安装检修、模拟变电站、电气设备、电力线路、数控加工等七个校内实训基地。另外还有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建筑电气、电力电子、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EDA等多个本校共享实验室和电子工艺、电控成套设备、工业自动化、金属工艺、机械加工等多个校内共享实训基地。同时,我们还与京津冀部分市县供电公司和电气设备生产厂家等签订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为了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和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本系还相继建立了教育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教育工程培训基地和河北省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本系还具有特种电工作业、电子职业技能、电气工程CAD等多个职业技能培训资质。
电气自动化系
电气自动化系目前共开设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测控技术、电气工程技术、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6个专业,在校生规模1100余人。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供用电企业、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行业、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部门、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的企事业单位等。毕业生遍布京、津、冀及全国各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电气自动化系现有教职工31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18人。教师近3年发表论文50余篇,省级在研课题3项,校级在研课题多项。 电气自动化系目前有电气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3个教研室和1个电气自动化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实训中心有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控制技术(单片机、PLC)、传感器技术、EDA(含ARM)、楼宇自动化、通信技术等7个实验室,以及电子技能、电气控制、工业自动化网络等3个校内实训基地和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电气自动化实验实训中心是河北省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连续多年被河北省工信厅授予先进单位,是教育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ITAT)人才培养基地,并和北京亚控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组态王实验室。 电气自动化系全体教职工将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土木工程系
1986年7月在水利工程建筑系的基础上成立土木工程系。二十多年来,我系培养了4000余名德智体全面发展、会设计、精施工、善管理的建筑工程技术、装饰工程技术、工程监理、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遍布京津及全省各级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部门,深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我系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正教授4人,副高级职称(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23人,中级职称(讲师、工程师、实验师)14人,助教5人,部分专业教师取得国家注册一级建筑师、一级结构师、监理工程师、设备工程师、造价师、岩土工程师等资格。我系教师既有精深的专业理论,又有丰富的设计、施工与工程监理实践经验,还具有较强的科研生产能力,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我系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外,还积极承担科研生产任务,完成科研15项,其中参加95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编写出版教材40多部(本),其中8部为国家统编教材;发表专业论文与教学论文共计400余篇,其中一半以上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有20余篇论文获奖。 我系设有建筑、装饰、监理、暖通、物业、力学、土力学等7个教研室,以及建筑材料、土力学、材料力学、暖通、装饰材料与装饰机具展室、微机室、光弹等7个实习实训室。近几年来,为适应社会需求,我系对专业和课程设计不断调整,加大深化教学改革力度,与省内外15家建筑施工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2008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这些都为培养具有技术应用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就业优势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证。 我系现有建筑工程技术(省级示范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监理、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和物业管理等5个专业,在校生一千余人。 二十多年来,全系教职工始终以团结拼搏,争创辉煌为宗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始建于 1993 年。现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与制作等5个专业。为了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该系积极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不断调整和改进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实现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提高就业率。几年来,已经培养了10000 多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会设计、懂开发、善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遍布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及河北省各地市。该系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了业务骨干和项目经理,做出了突出成绩,为学校和本系赢得了荣誉。毕业生的签约率和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逐年上升。近几年第一志愿录取率达9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94%以上,其中专业对口率 91% 以上。
计算机系现有教职工17 人。其中教授 1人;副教授等高级职称 4人;讲师、实验师等中级职称 9人。计算机系主持和研发了多项科研项目与实际应用项目,成果丰硕,其中4项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沧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6 人次参加教材编写工作(正式出版 3本,其中 2本为统编教材);撰写学术论文 30多篇。该系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绝大部分教师具有实际项目开发经验,业务素质较高。 该系设有4个校内实训室,能满足教学实训需要,达到人手一机。仪器设备总值达300多万元。在北京、石家庄和沧州等地设立校外实训基地 4 个,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三分之二以上。为培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水平和应用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设计管理能力等综合型应用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济贸易系
经贸系成立于1993年,现有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会计电算化、商务英语和物流管理5个专业。现有教职工23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名,副高级职称的7名,中级职称的11人,初级职称的4。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20名,多数是双师型教师。
经贸系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科研成果突出。近几年来,全系教师已出版教材1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承担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省部级项目3项,为社会和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产生了较大影响。 经贸系积极探索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在课程建设中努力推进案例教学、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项目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和精品课程建设,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工学结合努力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 经贸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教学管理严谨,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近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是2007年95.4% ,2008年97.97%,2009年99.13%。 该系设有基础课、专业课教研室5个,语音室、财会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全系有586以上高档计算机60多台,校内外实习基地4个,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二分之一。这些均为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水平,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型应用人才提供了保证。
专业设置
None
重点学科
重点专业
有飞行器设计、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导航制导与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以及15个国防特色学科和14个江苏省重点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