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788-7802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高校详情
玉林师范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广西玉林市教育中路299号
电话:0775-2666516
学校简介

ԺУ¼ò½é
ÓñÁÖʦ·¶Ñ§Ôº¼á³ÖÁ¢×ãÓñÁÖ¡¢ÃæÏò¹ãÎ÷¡¢·þÎñ»ù²ãµÄ°ìѧ×ÚÖ¼£¬Öð²½ÐγÉÁË×ÔÉíµÄ°ìѧ´«Í³ºÍÏÊÃ÷µÄ°ìѧÌØÉ«£¬ÎªÃñ×åµØÇø½ÌÓýÎÄ»¯ÊÂÒµºÍ¾­¼ÃµÄ·¢Õ¹ÌṩÁËÇ¿ÓÐÁ¦µÄÈ˲źÍÖÇÁ¦Ö§³Ö¡£
ÓñÁÖʦ·¶Ñ§Ôº×øÂäÔÚ¹ãÎ÷׳×å×ÔÖÎÇøÓñÁÖÊУ¬Êǹð¶«ÄϵØÇøΨһµÄÒ»Ëù±¾¿ÆԺУ¡£¹ð¶«ÄÏÃæ»ý2.3Íò¶àƽ·½¹«Àռ¹ãÎ÷×ÜÃæ»ýµÄ1/10£»ÈË¿Ú1,050¶àÍò£¬Õ¼¹ãÎ÷×ÜÈË¿ÚµÄ1/5Ç¿£¬ÊǹãÎ÷×î´óµÄÇÈÏçºÍ×î´óµÄ¿Í¼ÒÈ˾۾ÓÇø¡£
ÓñÁÖʦ·¶Ñ§ÔºÊÇÔÚÎÒ¹ú¸ßµÈ½ÌÓý´óÖÚ»¯±³¾°Ï¹ãÎ÷µÚÒ»Ëùн¨±¾¿ÆԺУ¡£Ñ§Ð£µÄ°ìѧÀúÊ·×îÔç¿ÉÒÔ×·Ëݵ½1945Äê´´½¨µÄ¹ãÎ÷Ê¡Á¢ôdÁÖʦ·¶Ñ§Ð££¬1952Äê¸ÄÃûÓñÁÖʦ·¶¡£1958Äê8Ô£¬¾­¹ãÎ÷׳×å×ÔÖÎÇø½ÌÓýÌüÅúʾÉý¸ñΪÓñÁÖרÇøʦר¡£1962ÄêÒÔºó£¬Ñ§Ð£¼¸¾­¸ÄÖÆ¡£1978Äê12Ô£¬¾­¹úÎñÔºÅú×¼»Ö¸´½¨Á¢ÓñÁÖʦ·¶×¨¿ÆѧУ¡£1994Äê3Ô£¬¸üÃûΪÓñÁÖʦ·¶¸ßµÈר¿ÆѧУ¡£2000Äê3Ô£¬¾­½ÌÓý²¿Åú×¼£¬ÓÉÓñÁÖʦ·¶¸ßµÈר¿ÆѧУ¡¢ÓñÁÖÊнÌÓýѧԺ¡¢ÓñÁÖÊиߵÈÖ°Òµ¼¼ÊõѧԺ¡¢¹ãÎ÷¹ã²¥µçÊÓ´óѧÓñÁÖ·ÖУºÏ²¢×齨³ÉÁ¢ÓñÁÖʦ·¶Ñ§Ôº£¬ÊÇÒ»Ëù×ÔÖÎÇøËùÊôµÄÈ«ÈÕÖÆÆÕͨ±¾¿Æʦ·¶ÔºÐ£¡£
¾­¹ýÁùÊ®¶àÄêµÄ¼è¿à´´Òµ£¬ÓñÁÖʦ·¶Ñ§ÔºÓÉÒ»ËùÖеÈʦ·¶Ñ§Ð£·¢Õ¹³ÉΪÎ÷²¿Ãñ×åµØÇøÒ»Ëù³äÂú»îÁ¦µÄʦ·¶±¾¿ÆԺУ¡£Ä¿Ç°£¬Ñ§Ð£ÓµÓж«¡¢Î÷¡¢ÄÏ3¸öУÇø£¬Ð£Ô°Õ¼µØÃæ»ý1,800¶àĶ£¬Ð£Éá×ܽ¨ÖþÃæ»ý30.86Íòƽ·½Ãס£ÆäÖУ¬½ÌѧÐÐÕþÓ÷¿Ãæ»ý17.21Íòƽ·½Ã×£¬Ñ§ÉúËÞÉáÃæ»ý7.79Íòƽ·½Ãס£½ÌѧÒÇÆ÷É豸×ÜÖµ´ï7,308.47ÍòÔª£¬¹Ý²ØÎÄÏ××ÜÁ¿157.76Íò²á£¨º¬µç×ÓͼÊé52.76Íò²á£©¡£Ð£Ô°ÍøÂ縲¸Ç¶«¡¢Î÷¡¢ÄÏ3¸öУÇø£¬¶àýÌå½ÌÊÒºÍÓïÒôÊÒ×ùλÊý10,647¸ö¡£
ѧУÉèÓÐÕþÖÎÓë·¨ÂÉϵ¡¢½ÌÓý¿Æѧϵ¡¢ÌåÓýϵ¡¢ÖÐÎÄϵ¡¢ÍâÓïϵ¡¢ÒÕÊõϵ¡¢ÊýѧÓë¼ÆËã»ú¿Æѧϵ¡¢ÎïÀíÓëÐÅÏ¢¿Æѧϵ¡¢»¯Ñ§ÓëÉúÎïϵ¡¢´óѧÍâÓï½Ìѧ²¿¡¢Éç»á¿Æѧ²¿¡¢Ö°Òµ¼¼ÊõѧԺ¡¢¼ÌÐø½ÌÓýѧԺµÈ13¸ö½Ìѧϵ£¨²¿¡¢Ôº£©£¬ÓÐ34¸ö±¾¿Æרҵ£¨º¬·½Ïò£©£¬º­¸ÇÁ˾­¼Ãѧ¡¢·¨Ñ§¡¢½ÌÓýѧ¡¢ÎÄѧ¡¢Àúʷѧ¡¢Àíѧ¡¢¹¤Ñ§¡¢¹ÜÀíѧµÈ8´óѧ¿ÆÃÅÀà¡£ÏÖÓÐ×ÔÖÎÇøÖص㽨ÉèʵÑéÊÒ1¸ö£¬×ÔÖÎÇøÖص㽨ÉèÑо¿»ùµØ1¸ö£¬×ÔÖÎÇøÖص㽨Éèרҵ2¸ö£¬×ÔÖÎÇø¾«Æ·¿Î³Ì1ÃÅ¡£Ñ§Ð£ÃæÏòÈ«¹ú25¸öÊ¡£¨ÊС¢×ÔÖÎÇø£©ÕÐÉú£¬Ä¿Ç°ÓÐÈ«ÈÕÖÆÆÕͨ±¾×¨¿ÆÉú11,228ÈË¡£
ѧУÏÖÓÐÔÚ±à½ÌÖ°¹¤1,021ÈË£¬×¨ÈνÌʦ630ÈË£¬¸±¸ßÒÔÉÏÖ°³Æ½Ìʦ190ÈË£¬¾ßÓÐ˶ʿÒÔÉÏѧλ½Ìʦ261ÈË£¬ÐγÉÁËÒ»Ö§½á¹¹ºÏÀí¡¢ËØÖʽϸߡ¢·¢Õ¹Ç÷ÊÆÁ¼ºÃµÄʦ×ʶÓÎé¡£
ѧУ»ý¼«¿ªÕ¹¿ÆѧÑо¿¼°½ÌѧÑо¿¹¤×÷£¬×¢ÖØ·¢»Ó¿ÆѧÑо¿¶Ô±¾¿Æ½ÌѧµÄ´Ù½ø×÷Ó᣼á³Ö¿ÆÑÐÓë½ÌѧÏà½áºÏ£¬¼á³Ö¿ÆÑÐÓëµØ·½¾­¼Ã½¨Éè¡¢Éç»á·¢Õ¹Ïà½áºÏ¡£2004ÄêÒÔÀ´£¬½Ìʦ³Ðµ£¿ÆÑÐÏîÄ¿638ÏÆäÖйú¼Ò×ÔÈ»¿Æѧ»ù½ðÏîÄ¿2Ï¹ú¼ÒÉç»á¿Æѧ»ù½ðÏîÄ¿3Ïʡ²¿¼¶¿ÆÑÐÏîÄ¿32ÏÌü¾Ö¼¶124ÏУ¼¶475ÏÔÚ¹úÄÚÍâѧÊõ¿¯Îï·¢±íÂÛÎÄ2,185ƪ£¬ÆäÖÐÈ«¹úÖÐÎĺËÐÄÆÚ¿¯575ƪ£¬±»SCI¡¢EI¡¢ISTP¡¢CAÊÕ¼57ƪ£¬³ö°æרÖø¡¢½Ì²ÄµÈ60²¿¡£Ñ§Ð£»ñÊ¡¼¶½ÌѧÑо¿³É¹û½±5Ïʡ²¿¼¶ÓÅÐã¿ÆÑгɹû½±20Ïî¡£2006Äê¡¢2007Ä꣬ÔÚµÚÁù½ì¡¢µÚÆß½ìÈ«¹ú¶àýÌå¿Î¼þ´óÈüÖУ¬»ñµÃÒ»µÈ½±4Ïî¡¢¶þµÈ½±4Ïî¡¢ÈýµÈ½±4Ïî¡¢ÓÅÐã½±7Ïî¡¢×éÖ¯½±2ÏѧУÖ÷°ìÓÐÈ«¹ú¹«¿ª·¢ÐеÄѧÊõ¿¯ÎÓñÁÖʦ·¶Ñ§ÔºÑ§±¨¡·£¬²»¶¨ÆÚ³ö°æ½ÌѧÑо¿¿¯Î¸ß½ÌÂÛ̳¡·¡£Ñ§Ð£»¹³ÉÁ¢ÁË¡°¹ð¶«ÄÏÉç»á·¢Õ¹Ñо¿ÖÐÐÄ¡±µÈ¿ÆÑлú¹¹¡£¿ÆÑй¤×÷´Ù½øÁ˽Ìʦ½ÌѧˮƽµÄÌá¸ß¡£
ѧУעÖØѧÉúʵ¼ùÄÜÁ¦¡¢´´Ð¾«ÉñµÈ×ÛºÏËØÖʵÄÅàÑøÓëÌá¸ß¡£½üÈýÄêÀ´£¬ÔÚÈ«¹ú¼°×ÔÖÎÇø¸÷Àà´óѧÉú¿Æ¼¼ÎÄ»¯´´Ð¾ºÈüÖУ¬¹²ÓÐ1263È˴λñ½±¡£ÆäÖУ¬ÔÚ2006Äê¡°¸ß½ÌÉç±­¡±È«¹ú´óѧÉúÊýѧ½¨Ä£±ÈÈüÖУ¬»ñµÃÈ«¹úÒ»µÈ½±1Ï¶þµÈ½±2ÏÔÚ2005Äê¡¢2006ÄêÁ½½ìÈ«¹ú´óѧÉúÓ¢ÓᄎÈüÖУ¬»ñµÃÌصȽ±3ÏһµÈ½±33Ï¶þµÈ½±88ÏÈýµÈ½±174ÏÔÚÈ«¹úµÚÒ»½ì´óѧÉúÒÕÊõÕ¹ÑݻÖУ¬Î赸¡¶É½»ê¡·»ñÈ«¹ú¶þµÈ½±£»2006Ä꣬ѧУÀ²À²²Ù¶Ó»ñµÃÈ«¹úÒ»µÈ½±£¬²¢ÓÚ2007Äê´ú±íÖйúµ½ÃÀ¹ú·ðÂÞÀï´ïÖݲμÓÁËÊÀ½ç´óѧÉúÀ²À²²Ù´óÈü¡£
ÔÚÁùÊ®¶àÄêµÄ°ìѧ¹ý³ÌÖУ¬Ñ§Ð£ÎªµØ·½¹²ÅàÑøÁË6Íò¶à¡°ÏµÃÈ¥¡¢ÁôµÃ×¢ÓÐ×÷Ϊ¡±µÄºÏ¸ñÈ˲š£ÈýÄêÀ´£¬Ó¦½ì±¾¿Æ±ÏÒµÉúµÄÄêµ×¾ÍÒµÂÊ´ï85%ÒÔÉÏ£¬2005Äê»ñµÃ×ÔÖÎÇø¡°¸ßУ±ÏÒµÉú¾ÍÒµ¹¤×÷½ø²½½±¡±¡£
ѧУÏȺó±»×ÔÖÎÇø½ÌÓýÌü¶¨Îª¡°¹ãÎ÷21ÊÀ¼ÍÔ°¶¡¹¤³ÌBÀà½ÌʦÅàѵ»ùµØ¡±¡¢¡°¹ãÎ÷21ÊÀ¼ÍÔ°¶¡¹¤³Ì2004¡«2005Äê¶È¹ãÎ÷ÖÐСѧÒôÀÖ¡¢ÃÀÊõ½ÌʦÅàÑøÅàѵ»ùµØ¡±¡¢¡°¹ãÎ÷׳×å×ÔÖÎÇøµÚÒ»Åú³õÖнÌʦ½ÌÓý»ùµØ¡±¡¢¡°¹ãÎ÷׳×å×ÔÖÎÇøµÚÒ»ÅúÓ׶ùÔ°½Ìʦ½ÌÓý»ùµØ¡±¡¢¡°¹ãÎ÷ÖеÈְҵѧУ¹«¹²ÀíÂÛ¿ÎÅàѵºÍÑо¿»ùµØ¡±¡£
ѧУ»ý¼«¿ªÕ¹¹ú¼Ê½ÌÓýºÏ×÷ÓëÎÄ»¯½»Á÷£¬Íê³ÉÁË¡°ÃÀÖÐÓѺÃÖ¾Ô¸Õß¡±µÈÓѺúÏ×÷ÏîÄ¿£¬Óë¹úÍâÏîĿԺУ»¥ÅɽÌʦ½øÐÐѧϰ¡¢½»Á÷£¬ÍØ¿í½Ìѧ¿Õ¼ä£»Ñ§Ð£ÏȺóÓë°Ä´óÀûÑÇ¿ª·ÅѧԺ¡¢ÈÕ±¾É½¿Ú´óѧ¡¢Ó¹¤Òµ¸ßר¡¢º«¹úľÆÖ´óѧ¡¢´ó·ð´óѧµÈ½¨Á¢Á˽ÌÓýºÏ×÷¹Øϵ£¬²¢½Ó´ýÁËÎ÷°àÑÀ¡¢°Ä¡¢Ó¢¡¢Ì©¡¢ÈÕ¡¢º«µÈ¹úÓйظߵÈԺУºÍ½ÌÓý»ú¹¹ÈËÔ±µÄÀ´·Ã¡£Ñ§Ð£»ý¼«´î½¨¹ú¼ÊѧÊõ½»Á÷ƽ̨£¬½üÄêÀ´£¬¾Ù°ìÁË3´Î¹ú¼ÊѧÊõ»áÒé¡£
ѧУ×ñÑ­¡°ºñµÂ²©Ñ§¡¢ÖªÐкÏÒ»¡±µÄУѵ£¬¼á³ÖÉç»áÖ÷Òå°ìѧ·½Ïò£¬±ü³Ð¡°ÒÔµÂΪÏÈ¡¢¼è¿à·Ü¶·¡±µÄ°ìѧ´«Í³£¬¼ÓÇ¿µ³½¨ºÍ˼ÏëÕþÖι¤×÷£¬´óÁ¦ÍƽøÎÄ»¯ËØÖʽÌÓý£¬ÓªÔìÁ¼ºÃµÄÓýÈË»·¾³¡£ÏȺó±»ÊÚÓè¡°È«¹úÎåËĺìÆìÍÅί¡±¡¢¡°2006ÄêÈ«¹ú´óÖÐרѧÉúÖ¾Ô¸ÕßÊîÆÚ¡®ÈýÏÂÏ硯Éç»áʵ¼ù»î¶¯ÏȽøµ¥Î»¡±¡¢¡°¹ãÎ÷׳×å×ÔÖÎÇøÓïÑÔÎÄ×ֹ淶»¯Ê¾·¶Ð£¡±¡¢¡°¹ãÎ÷ÆÕͨ±¾¿ÆԺУ´óѧӢÓï½Ìѧ¹¤×÷Á¼ºÃѧУ¡±¡¢¡°È«ÇøÒÕÊõ½ÌÓý¹¤×÷ÏȽøµ¥Î»¡±¡¢¡°¹ãÎ÷׳×å×ÔÖÎÇø°²È«ÎÄÃ÷У԰´´½¨µ¥Î»¡±¡¢¡°¹ãÎ÷׳×å×ÔÖÎÇøÂÌ»¯Ä£·¶µ¥Î»¡±¡¢¡°2007Äê¹ãÎ÷׳×å×ÔÖÎÇøÓïÑÔÎÄ×Ö¹¤×÷ÏȽø¼¯Ì塱µÈÈÙÓþ³ÆºÅ¡£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021人,专任教师63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9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61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
文学院
文学院前身为中文系,创办于1973年,综合实力强,社会声誉良好,办学条件一流。
现有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两个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美学等5个湖北省立项建设硕士点,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对外汉语等4个本科专业和语文教育1个专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品牌专业,下设汉语言文学、中英文文秘两个方向。
文学院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立院,科研强院”的办院方针,现有在校学生1338名,在岗教师52人。教师中教授17人,副教授14人,博士15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23人,高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7.3%。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3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2人,湖北名师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1人,湖北省新世纪第一、二层次人才1人。现有省级特色学科1个(文艺学)、省级重点学科1个(汉语言文字学),校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语言文学),省级精品课程2门(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校级精品课程5门(文学概论、中国当代文学、语言学概论、外国文学史、中国新闻史)。汉语言文学专业建有语言实验室1个,内设联网微机65台、服务器2台;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告学专业已建成专业实验室3个,配备了技术先进的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报纸编辑系统,拥有摄影、摄像、排版、多媒体处理设备各数十台,拥有自办的专业报纸和网络。
35年来,文学院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大部分已成为教育部门、新闻单位、党政机关的骨干,有的成了著名学者、作家、编辑,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在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本院在校学生出众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
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原政治系)创建于1974年,是我校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院系之一。现设有3系1部,即思想政治教育系、法学系、公共与行政管理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学2个本科专业和行政管理1个专科专业,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和省级立项建设品牌专业。
多年来,政法学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硕士点建设和优质课程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平台,现拥有省级在建重点学科1个、校级二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立项建设硕士点1个、省级优质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优质课程3门,设有两个校级研究所,即法学研究所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0人、博士(含在读)7人、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劳动模范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教师师德高尚,教学、科研水平较高。近五年来,已承担国家级、省市级和校级教科研项目6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在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0多篇,教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学院秉承“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宗旨,为社会各条战线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合格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0级一班和2005级一班曾先后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先进班集体”。我院社会实践活动极富特色,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较强,大量社会调查成果和科研成果被国家级、省市级刊物转载,学院和学生多次受到团中央及省市的表彰。学院教学设备齐全、图书资料丰富,有大型模拟法庭1间、图书资料近2万册、期刊杂志100余种。
现在,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正团结一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着眼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创新,锻造学术队伍,优化学科结构,营造和谐环境,树立优良学风,培育优秀人才,进一步强化特色和优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建设一流的学科和高水平学院而奋斗。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前身为外语系,创办于1974年。 35年来,外国语学院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现已发展成为湖北师范学院最大的院系之一,设有英语、日语2个本科专业,英语教育1个专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178名。
外国语学院具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4人;博士5人(含在读)、硕士55人(含在读),留学归国教师8人,为了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还长期聘请外籍教师多人,每年还不定期选送优秀教师赴国外讲学深造。
外国语学院拥有一支学科方向明确、学术梯队合理的学科队伍。目前有校级学术带头人1名、校级学术骨干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外国语学院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湖北师范学院的重点学科。本学科研究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研究方向,即英汉对比语言学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向,每个方向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特色。
35年来,外国语学院为我国基础教育及经济建设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外语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的主要特点是专业基本功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可塑性强、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强。我院毕业生就业率高,多年来一直在95%以上,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受到了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好评。
外国语学院一贯坚持的教育理念是: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改进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为了加强外语教学的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一个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培养语言技能及教学技能的课外平台,外国语学院建立了语言学习示范中心和语言技能实践基地。
“教书育人,师之天职”。为了培养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外国语学院师生发扬“自强不息,尚诚厚德”的湖师精神,秉承“诚毅勤敏”的校训,治学严谨,学风纯正,为社会各条战线输送了大量的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合格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院校园文化生活及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先后创设了校园外语角、校园英语俱乐部,每年定期举办全校性的大学生综合技能比赛及外语演讲比赛,由我院教师辅导的学生有多人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央电视台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及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翻译大赛的奖励,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外国语学院的各项事业既充满活力,又充满希望。追根寻源,外国语学院已经走过了三十五年的风雨历程,清晰的足迹衡量着外语事业的发展与进步。面对现实,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外语人将始终保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百折不饶的精神;奉行敢为人先,开拓奋进,目标坚定,志在必胜的信念;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抢抓机遇,同心协力的斗志,共同推进外国语学院的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是在1980年设置的历史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4年开始招收历史教育专科学生,1986年开设历史学本科专业,2003年创办社会工作本科专业,2005年开设导游服务(专科)专业。历史文化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博士11人,硕士9人,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10人,助教2人。历史文化学院现设有历史学系、社会工作系、导游服务系三个系,鄂东矿业文化研究、中外近代社会转型比较研究两个校级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及现代化研究所、矿冶文化研究所、鄂东旅游资源研究所、社区发展研究所四个校级研究所。其中历史学专业是校级品牌专业,专门史是校级重点学科,另有五门校级优质课程。
在2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历史文化学院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学,以管理抓学风,以素质教育改革教学的教育特色。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先后开辟了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古都洛阳和西安等考古实习点,建立了4个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和数十个省内外导游专业实习点。
截止2008年12月,历史文化学院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共计有教育部课题3项,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1项,省教育厅课题12项,校级各类课题11项。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创建于1999年5月,现有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四个本科专业,一个立项建设硕士点。我院资料室藏书丰富、资料齐全,现有图书2万余册,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高的教师队伍。现有在校学生824人,教职工30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教授、副教授9人,博士(含在读)3人、硕士22人。
为了培养具有综合性素质的人才,教育科学学院成立了基础心理实验室和综合心理实验室,在近几年的实践教学中,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投入近70万元,实验课开出率保持在98%以上。该院还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教师结合科研项目吸收学生参加科研实践,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社会服务方面,该院共建立了12个实习基地,其中心理学与教育学实习基地9个。这些基地的建成,既加强了学院与中小学的联系,也为自己服务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近两年来,本院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均在85%以上,为社会输入了大量高素质、复合型教育人才,并有多名学生考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的研究生。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涵盖经济、管理2个学科门类。现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3个本科专业,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2个专科专业。拥有1个硕士立项点、1个重点学科、2个校级创新团队、2个校级研究所。下设经济学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工商管理系3个系,建有电子商务实验室、投资分析师应用实验室,设有实习基地10个。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6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9名,讲师9名,助教4名,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具有博士学位的8名(含在读2名),硕士16名,45岁以下教师中,有硕士学位的占100%;学校重点学科带头人1名,学校学术带头人3名,硕士生导师6名。
2000年以来,本院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61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5篇;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及省、市、校级项目共47项,获省、市、校级科研成果奖30项。
学院坚持“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地方政府,服务于社会”的办学理念,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并重。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的研究型人才,以及培养实践能力突出的富有创新精神和竞争力的市场应用型人才。往届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院全体师生恪守“天道酬勤,自强不息”的院训,为把湖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建设成新型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院而努力奋斗。
美术学院
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创建于1995年,现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平面设计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和工业设计三个本科专业。美术学院现有教师5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21人。长期以来,美术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创作促教学,开创了教学与科研双赢的新局面。近五年来,教师作品入选国家级美术作品展66人次,其中获金奖5人次,银奖8人次,铜奖8人次,优秀奖15人次;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美术作品600余幅。学院教师参加境外(欧、日、东南亚、港、台)画展8次,多次应邀赴美国、法国、印尼、俄罗斯等国美术院校讲学、交流。在教师的带动下,美术学院学生近几年来在省级以上专业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和论文1100余幅(篇),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美术作品展览,获得国家级奖项40余人次,省级奖项300余人次。
美术学院环境优美,有条件优良的教学大楼和藏书丰富的图书资料室。多年来,美术学院一直非常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现建有百余个教育实习基地和安徽西递村、江西景德镇、甘肃夏河、神龙架、西双版纳、太行山等多个艺术写生实践基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为培养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优秀艺术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近几年来,美术学院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95%以上,在同类院校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音乐学院
湖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青山湖校区内,她起点高,年轻而富有活力,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势头。音乐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副高以上职称占教师总数34%。另外还从国外引进优秀留学博士、硕士近10名。 教师队伍中有全国知名的教授,也有省、校级“拔尖人才”、“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音乐学院具有现代化的一流办学硬件条件。学院投资巨资新建了教学楼,楼内设学生琴房200余间,教师教学琴房80余间,各种教室及其他用房28间,均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其中多媒体教室6间、数码钢琴教室4间、MIDI教室2间、音乐剧教室1间、电子阅览室1间、图书阅览室2间、录音棚一个、舞蹈教室3间。与此同时,学校又投资1.2亿新建了面积为13000平方米的演艺大楼一座。该大楼音响,灯光设备高档,功能齐全,作为全国第八届艺术节湖北分会场的主要演出剧场。音乐学院资料室及电子阅览室中外文藏书丰富,各类光盘影像资料齐全。
音乐学院现设有音乐学和舞蹈学两个本科专业,在校生978人,音乐学专业有音乐教育(师范类)、音乐表演(含声乐、钢琴、手风琴、器乐等多个方向,非师范类)和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和声、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交响乐配器、多媒体音乐制作等方向,非师范类);舞蹈学专业有舞蹈教育(师范类)、舞蹈编导(非师范类)、舞蹈表演(芭蕾舞、民族舞和现代舞方向,非师范类)。音乐学院一贯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因材施教的原则,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重视实践与创新教学,优化学科及课程组合,全面开展分级教学,落实质量达标教育、定向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促进各专业不断有拔尖人才出现。所培养的学生,专业过硬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一次性就业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目前,音乐学院全体师生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秉持着“诚毅勤敏、德艺知行”的院训,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为把音乐学院建设成以文化育人、音乐塑人为主要特色,省内有名气、国内有影响的学院而努力。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前身为湖北师范学院数学系,创建于1973年,是湖北师范学院历史最悠久、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院之一。现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会计学专科专业。设有6个教研室和1个应用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是湖北省特色学科、《概率论》则是省级精品课程。学院有在校生1088名;专职教师52名。专职教师中有教授11名,副教授22名, 讲师10人,助教9人,其中博士9名,硕士20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人、学术骨干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学院近三年来在《中国科学》、《数学学报》、《数学年刊》、《系统科学与数学》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学院拥有数学建模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供学生上机的电脑有200 余台。数学与统计学院资料室藏书丰富,资料齐全,现有中外专业图书期刊2.5万余册,以供学生借阅。
学院注重学风建设,每年评选“学习标兵”、“优良学风寝室”、 “优秀学生奖学金”、“中保人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等奖学金”,数学与统计学院还特别设立了院级“青磁湖奖学金”,奖励学习优秀的学生。同时学院注重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2006年以来学生荣获省市级以上奖励近百项。具有代表性的有:我院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比赛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及省级奖7项;学生“数学建模协会”荣获“全国百强社团”荣誉称号;一名同学荣获“全国十佳社团风云人物”荣誉称号及“2007年全国大学生回乡调查大型社会实践活动”二等奖等多项全国奖;一名同学获“2008年中国小姐武汉赛区冠军”;我院多名学生和集体活动受到如人民网、楚天都市报、黄石电视台、黄石日报、东楚晚报等媒体正面报道。
正因如此,我院毕业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就业形势。从2006年起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在18%以上,就业率达到95%左右。我院毕业生在大型企业、事业单位、重点中学及各级教育部门就业,其中大部分已成为重点中学、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各行业的骨干,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数学与统计学院从1986年起接受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具有应用数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前身为物理系,始建于1975年,是湖北师范学院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院(系)之一。目前设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一个专科专业,其中物理学专业被遴选为湖北省高校品牌建设专业。现设有物理学系、电子信息科学系、省级电工电子示范中心和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以及量子光学研究所、凝聚态物理研究所、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电子技术研究所、现代电子工程研究所。光学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物理学为校级重点一级学科,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为校级重点学科。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现有在校生934人,教职工52人。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14人、高级实验师6人,博士15人、硕士16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磁湖学者”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4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3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1人、硕士生导师8人,另聘请了6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成果丰硕。五年来在《Phys.Rev. E》、《Opt. Commun.》、《J.Phys.B》《J.Phys.D》、《Phys.Lett. A》、《Chin. Phys.》、《大学物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国际核心检索收录达10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18项;承担并完成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1项,获得省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8项,拥有我校第一个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和校级创新团队3个,先后与国内外20余所大学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协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关系。
长期以来,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狠抓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其中电磁学和电子线路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量子力学、电动力学、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技术实验、大学物理实验、EDA技术基础等12门学科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并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8项。学院拥有我校第一个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物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中心面积3000多平方米,由电子电路、电子自动化、控制与检测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综合设计共五个实验区组成,仪器设备2000余台套,价值700余万元。物理实验中心面积3000多平方米,分为“基础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物理教学论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室”五个实验区,仪器设备2000余台套,价值600余万元。此外,我院还是湖北省第一个“电子设计工程师”考点单位和培训中心。
近年来,我院学生在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数学建模竞赛等科技活动中屡次取得可喜成果。获各类奖项60余项,其中有六十余人获省级以上奖项二十余项,特别是在2008年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们捧回了“TI杯”并获得一个特等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电子设计应用》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4篇,其中4篇获省级以上奖励,科研立项32项。学生中相继有十余人考取了中科院,五十余人考取了华科、武大、西安电子科大等“211”高校的研究生;有多名本科生在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鄂南高中、黄石二中、襄樊四中等著名省级示范中学任教,还有一些本科生在华为、中兴、台达、富士康等优秀企业及中科院杭州无线通信研究所、南昌大学等科研院所任职。我们的校友中不乏有中科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所长詹明生研究员,黄石理工学院院长、“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李宏博士,黄冈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刘祥等这样的优秀毕业生。
在新的世纪,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将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努力实现教学、科研、管理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前身为湖北师范学院化学系,组建于1977年,设有化学、应用化学和环境工程3个本科专业及精细化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2个专科专业。化学专业已被湖北省列为高校本科品牌专业立项建设,分析化学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已建成分析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和化学院一级重点学科,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已拥有“楚天学者”特聘岗和省级中青年科研创新团队各一个。设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工程、中学化学教学论七个教研室、一个基础教育改革基地和一个应用化学研究所。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4人;博士15人,硕士1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2人,获得省级表彰4人,获得市级表彰9人。近五年来,先后在《Talanta》、《Inorg. Chem.》、《J. Electroanal. Chem.》、《Chin. Chem. J.》、《Synthesis》、《化学学报》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00余篇,出版著作8部,被SCI、EI收录论文达70多篇。承担并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7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教育部项目10余项,其中通过省级鉴定3项,获湖北省、黄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2项。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承担并完成省级教研项目8项,教学研究成果先后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该院已建成湖北省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现有实验室用房6000多平方米,各类教学仪器设备1600余台(件),还拥有一批可供化学研究的现代测试分析仪器,如X-射线粉末衍射仪、圆二色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红外拉曼光谱仪、差热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总价值一千多万元,较好地保证了化学各专业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生命科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创建于1978年。现有生物科学(湖北省品牌专业,师范类)、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和食品生物技术高职(专科)专业。
学院设有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建筑面积有5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000万元。下设有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中学生物教学法等六大基础实验室,建有离心机、电泳、高级显微镜、分光光度计、数码互动显微镜五大公共平台实验室,另建有开放性实验室和动、植物标本馆。该中心是我院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平台,也是湖北省奥林匹克生物学竞赛训练基地和湖北省、黄石市科普基地。该中心特色鲜明,示范性强,辐射全国,并努力引领湖北省生物学教育。
学院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博士(含在读)21 人,教授、副教授22人,研究生导师9人。近年来,学院利用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生物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藻类生物技术研究所、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光合作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湖泊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积极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省教育厅重大项目、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在内的60余项科研项目,并与汇特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网湖湖北省湿地保护区等多家事业单位积极开展项目合作和技术研究。教师获得国际、国家专利4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500多篇,其中发表在国内外权威刊物的论文有100余篇,其中被美国科学引文检索(SCI)、工程检索(EI)等国际核心检索收录的有60余篇。
学院注重学风建设,夯实专业基础,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平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训练、野外实习、工厂实训等项目训练,组织开展“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职涯设计大赛、中学实验设计大赛、食品工艺流程设计赛等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近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 以上,主要面向省内外重点中学和科技企事业单位;考研录取率一直保持30%左右,大多数被录取到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学院师生还积极开展“三下乡”、科普、献爱心等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被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报道,先后荣获湖北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黄石市“红旗基层团委”称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创建于1996年,同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团结、奋斗、高效、求实”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院风,“奋发向上、朝气蓬勃、踏实工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工作作风。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2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及应用专科专业。计算机应用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校级品牌专业。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系、通信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系、计算中心、实验教学部等5个系部,电子信息研究所、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计算机网络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以及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重点实验室等教学和科研机构。建有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电子线路、UNIX多用户、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程控交换技术等十多个不同层次的实验室,计算机800多台套,多媒体设备100多台套,我院实验设备先进,具有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良好环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目前已形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无线通信、嵌入式系统、算法分析与研究、软件工程和多媒体技术等多个科研方向。现有在校生800余人,教职员工4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高级实验师3人,中级职称15人;博士6人,硕士23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1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湖北省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1个。学院资料室各种资料齐全,现有图书3000余册,各种中外文期刊近百余种。全体教师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学术研究,近年来发表论文被SCI、EI、ISTP收录百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30余部,完成省重点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专利1项,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10余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来自全国近三十个省(市、自治区),自2000年首届学生毕业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两千余名优秀人才,他们大多走向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武汉等发达地区的大型IT技术公司及各类教学单位。大部分毕业生已有所建树,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更有部分毕业生独立开办公司,艰苦创业,公司已具规模。
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
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设有教育技术学、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个专科专业。
学院实验教学条件完备,建有教育信息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程序设计与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组成结构实验室、计算机动画实验室、CAI课件实验室、网络与集成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平面设计实验室、综合媒体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等十个实验室,拥有各种微型计算机、电子设备、影视设备、网络设备共1600余台,设备总价值约1400万元。另建有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校级重点实验室、校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两个研究所;两门校级精品课程、三门校级优质课程和国际IT教育双语教学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师资结构合理。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7人,博士3人,硕士16人;曾有多名教师被评为校“教学标兵”,“十大优秀教师”, “十大师德标兵”。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学院还通过多种有效方式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或技术服务,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生中大量学生获SCJP、ARM嵌入式系统工程师、CCNA、CCNP、Adobe平面设计师等国际知名行业认证。
体育学院
湖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成立于1995年,现设有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和社会体育专科专业,主要培养中等学校体育教师及社会体育工作者。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16人,博士2人,硕士24人,省级跨世纪学术骨干1人,校学术骨干3人, 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各1人。学院设有田径、球类、武术、体育艺术、理论和公体6个教研室,共开设公共必修课8门,职业技能必修课6门,专业必修课19门。现有田径场3个、室外篮球场18个、足球场3个、排球场6个、网球场3个、羽毛球场10个、乒乓球室2个、室内篮球馆1座;健美操、武术及跆拳道馆各1个。近几年,学院教学及科研成绩斐然,得到院级同行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学院先后承担省级及省级以上各类研究课题 30余项,发表各级科研论文300余篇。2001年和2006年,学院分别被省教委授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 和“国民体质监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院多次组队参加全国和省级高校体育竞赛(以田径、武术、体育舞蹈为主),有60多人次获第1名。学院长期注重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多名毕业生在各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奖。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是湖北师范学院直属系之一,她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朝气蓬勃的系,现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专业。目前就业情况统计表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率名列前茅,培养的人才社会需求量大。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目前拥有专任教师21 人,其中教授 4人,副教授7 人,讲师6人,助教 4人,教师中博士 4人,硕士 10人。本系现设有 3个教研室。系资料室各种资料齐全,现有图书10000余册,各种中外文刊物1300余种。全体教师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学术研究,近年来已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 3部,完成开发纵、横向课题 10多项。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实验设备较为齐全,建有电工电子、单片机、自动控制、遥感器、工业网络化控制、运动控制综合实验等实验室和多个实训设计工作室,并设有专门学生科研活动室。专业实验室设备先进,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验教学需要,同时还具备科学研究的条件,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的平台。本系注重全面素质教育和精英人才培养相结合,拓宽基础与发展方向多元化相结合,大专业常规式教学与小方向模块式教学相结合,并
为有志者继续深造提供良好的条件。另外,我系在黄石及沿海发达地区建立了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和“以学生党建为龙头、学生就业指导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思路指导下,我系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向全系学生提出了“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全面发展、争创优秀”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成立了大学生科研团队,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在系党总支和行政单位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学生的不懈努力下,我系学生在各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2006级学生(第一届)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84.3%,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25.4%;全国计算机二级通过率71.9%,全国计算机三级通过率19.1%。2007级本科学生中,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60.2%,全国计算机二级一次性通过率26.9%。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我系学生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如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开阔视野,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地理科学系
地理科学系是学校新创办的院系之一。根据基础教育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实际,学校新增设地理科学本科专业。
地理科学系师资队伍素质高,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现有教师1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3人,博士6人,硕士4人,并配备有专门从事党务和学生工作的政工干部。
地理科学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有地质地貌、天文气象、手工绘图实验室,建有校外教学实习和野外实习基地。本系注重全面素质教育和精英人才培养的结合,重视拓宽基础与发展方向多元化的结合,重视大专业常规式教学与小方向模块式教学的结合,并为有志者继续深造提供良好的考研条件,学生就业前景良好。据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明,地理科学专业学生供不应求,就业率位居前列。
地理科学系图书资料和中外文期刊较为齐全。全体教师在勤于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教师科研水平较高,科研成果突出。
建系以来,地理科学系始终坚持“育人为根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学风建设为核心,素质拓展为重点,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学生工作。通过学风建设实施方案、本科生导师制度、家系联系制度和“三个三”计划等的制定与执行,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各种竞赛、讲座、实验、见习实践,从身心素质、人为素质、专业素质三方面来拓展学生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健康、乐观、文明、勤劳的高品质人才。
地理科学系作为新办的院系,按照“三步走,创特色”的发展思路,高起点、严管理、夯实办学基础,扩规模、促发展、提高办学质量,调结构、重效益、彰显办学特色。地理科学系将继承学校优良办学传统,秉承“诚毅勤敏”的四字校训,倡导“自强不息,厚德尚诚”的湖师精神,努力营造“团结、求实、博学、创新”的系风,为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专业设置

None

就业状况

就业状况
三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达85%以上,2005年获得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步奖”。

重点学科

重点专业
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精品课程1门。
开设专业
按需购买,不花一分冤枉钱!
获取验证码
  • 产品
  • 开班神器管理系统
  • 家校互动
  • 招生营销
  • 轻地推
  • 学习打卡
  • 数据魔方
  • 共享图书
  • 收银管家
  • 课后服务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荣誉资质
  • 电话:400-788-7802
  • 售前:19157672057 / 19157672279
  • 售后:18072799675
  • 商务合作:QQ : 3307483314
  • 下载客户端
  • 帮助中心
  • 隐私政策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开班神器
满客神器
轻地推
© 2021 杭州水行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3045号 浙ICP备17028063号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利尔达科技园6栋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