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地处北京西北郊风景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西望颐和园,东临圆明园,毗邻多个著名学府,精英荟萃,人杰地灵,地理位置和教育科研环境十分优越。
国际关系学院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全国重点大学。建校以来,学院逐步发展成为以国际问题和外语教学科研为重点、以培养品学兼优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知名学府。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资源充足,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长期坚持宽口径、厚基储新视野、强素质的办学传统,注重培养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专业底蕴和扎实的外语基础,重视综合分析、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传播媒体等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许多毕业生已经成长为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业务骨干。
目前,学院本科教育设有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日语、法语、传播学、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世界经济、英语、日语、法语、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化学等专业硕士点。学院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联合培养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与中国通用技术研究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开展教学科研合作或联合培养硕士生。学院拥有本专科成人学历教育及外国留学生教育的举办权,并与美国、日本等多所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并开展教育合作、学术交流。学院本科教学实行学分制,为学生提供基储专业、综合、实践相结合、主修与辅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学院长期坚持小班教学,坚持精细化培养。
国际关系学院拥有一支忠诚敬业的优秀教师队伍。其中既有在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也有在教学岗位上成绩斐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的教授名师。学院学术氛围开放、活跃,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任教讲学。
国际关系学院坚持“忠诚、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在办学中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学院高度重视对学生政治思想、纪律作风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各系设有专、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品行进行悉心指导和规范管理。学院重视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十分丰富。我院学生在参加历次重大外事活动和全国各类竞赛活动中屡创佳绩。
国际关系学院拥有优越的教学条件和保障体系。学院建有先进的网络系统和卫星电视等电化教学系统,学院图书馆藏书丰富,多媒体教室条件优越,学生公寓设施完备,体育场馆功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雅致。学院的办学条件和生均占有资源均处于国内高校的领先水平,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国际关系学院建立了完备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外,学院还设有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和奖励基金。学生还可根据条件申请助学贷款、特困补助、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资助学业。
国际关系学院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的高等学府,她的发展凝聚了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关怀和重托。1994年,江泽民同志亲笔题词:“努力把国际关系学院办成富有特色的一流大学”。我们坚信,在一代代国关人的努力下,国际关系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我们诚挚地欢迎有志青年报考国际关系学院!
学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坡上村12号
邮政编码:100091
招生咨询电话:010―62861579010―62861191
学院网址:http://www.uir.cn
电子信箱:zhaosheng@uir.cn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国际关系学院拥有一支新老结合、忠诚敬业的优秀教师队伍。他们中既有多年从事国际事务工作、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也有在教学岗位上成绩斐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的知名教授,并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跟踪国际前沿成果、教学科研基础扎实、善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学院重视对外交流,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办学关系,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校讲学,长期聘请外籍教师任教,派出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以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为导向,为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条件。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
咨询电话:024-86592404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2006年12月由原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经济与管理学院中的政教系合并组建而成的。重组后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教师58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21名、博士和在读博士21名。在校本科生347名,全日制研究生193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函授本科生300名。
学院承担政教系本科专业教学和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学院内设政教系、思想政治理论教研一部、思想政治理论教研二部、哲学研究中心、政治学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环境教育与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办公室和信息资料中心等机构。此外,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辽宁省伦理道德学会、辽宁省孔子学会等社会团体挂靠本院。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1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科技哲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政治学理论等9个硕士点,另外有教育学的课程与教学论(环境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2个学科方向,共计11个硕士点,涵盖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三个一级学科,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学、科研、育人、管理、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本科生就业率达9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达100%,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院师生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开展广泛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核心期刊近百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数十部;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6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辽宁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三等奖三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有省级、校级教学名师3人。
重组后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定了学院的发展目标:力争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更有成果、政治教育专业更有活力、人才培养更有市场、学术研究更有创新、学科发展更有特色、师资队伍更有实力的竞争力较强的研究教学型学院。
国际商学院
咨询电话:024-86576712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美国堪萨斯富特海斯州立大学合作实施学士学位教育,也是沈阳师范大学与境外高等学校开展学位教育的重要平台。
合作方美国堪萨斯富特海斯州立大学创建于1902年,是堪萨斯州一所公立大学,主要实施文理科及应用学科的四年制大学教育。
学院现有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国际金融方向)、金融学、经济学(国际物流方向) 、物流管理(国际物流方向)、市场营销等7个本科专业,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两个硕士点,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200余人,硕士研究生9人。学院拥有一支教学水平较高、外语能力较强、有丰富专业和实践背景的高学历教师队伍,共有教职员工150余人。外籍专业教师由堪萨斯富特海斯州立大学派出,语言外教和专业外教20人。中方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专业教师中博士或博士在读人员22人,归国留学人员16人。
学院建有2.2万平方米的教学大楼,楼内设有语音室、计算机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模拟法庭、模拟商务谈判室、模拟期货证券交易室等现代化教学和实验设施,并建有100余个教学实习、见习基地, 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证。
中美双方采取 “4+0” 的合作办学模式,通过学分互认,中国学生可以在本土获得中美两国大学的两个学士学位;还可采取“2+1+1”的合作办学模式(即在国内大学学习二年,去美国大学学习一年,再回国学习一年),获得中美双学位。2005、2006和2007年,已有30余名学生成功签证赴美攻读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签证成功率高达95%以上。学院通过与国际接轨培养外语精、专业知识新、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开拓型、复合型、国际型的经、贸、法、管类高级应用型人才。
法学院
咨询电话:024-86592493
法学院创建于1995年9月,现设有民商法学、法理学、诉讼法学和法律硕士四个硕士点;法学、法学(民商法方向)两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800多人,硕士研究生120多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教学、科研实力强,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梯队建设科学的师资队伍。共有专业教师3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30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博士在读)的13人。是一支学历高、年轻化,极具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在辽宁省法学学科师资队伍中处于领先行列。
学院始终秉承“博学、厚德、求是、笃行”的院训,打造科研精品,取得了较丰厚的科研成果。自2000年以来,出版专著45部,发表论文294篇,科研立项84项、科研获奖81项,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指导学生参与科研立项,组织学生参加科研讲座,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研竞赛,多渠道、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使学生多次在国家及省市科研竞赛上获奖。
学院努力搭建高水平的学术平台,先后聘请了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教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此外,我院还邀请美国等国家和我国港奥地区的著名法学专家教授、法学博士、知名律师来我院讲学,通过与法学大家的接触交流,开阔了师生的视野,活跃了学术氛围,提高了专业素质。
学院重视学生司法实践能力的培养,聘请省(市)人大、法院、检察院、公安厅(局)、司法厅(局)、 法制办、法学会的领导、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指导学生实践性教学活动。
学院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坚持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职业法律人才为目标,以本科教学为中心, 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制定一系列具体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实行教考分离,每年学生就业率,考研率都有较大提高。
社会学学院
咨询电话:024-86592512
社会学学院前身为社会学系,创办于1986年,2006年更名为社会学学院。现有辽宁省最早设立的社会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社会学、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余人。 社会学本科专业设置于1987年,是我国社会学学科重建以来最早发展社会学专业教育的13个高等院校之一。1998年获得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成为辽宁省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成为辽宁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4月被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确立为辽宁省重点建设骨干学科,2007年9月与沈阳社会科学院合作创建沈阳社会发展研究所,2007年10月经辽宁省教育厅审批获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这些重要的科学研究平台,体现了本学科对辽宁地区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使社会学成为显学。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建设,学院已形成了一支敬业、高效、系统、专业的教研队伍,高级职称和博士与在读博士教师占专任教师70%以上。
2003年以来,社会学学院教师连续获得5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共承担了30余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和转载。沈阳师范大学的社会学专业已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本科毕业生考研率连续多年名列沈阳师范大学前茅,07年本科生考研率突破30%,位列全校第一,全口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硕士毕业生主要就业于高等院校和党政机关,综合性研究能力和社会学的独特视角已引起社会各界对社会学学科的关注。
经过多年的学术积累,现已形成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诸多领域和显著成果,构成了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为教学和培养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已成为沈阳师范大学学科建设中最具活力的生长点之一。
教育科学学院
咨询电话:024-86592509
教育科学学院是沈阳师范大学办学历史较为悠久的学院之一。经过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教育科学学院目前已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著名的教学科研型组织,具有办学质量高、层次全、功能强、辐射广等特征。
教育科学学院现有教育学系、心理学系、高等教育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比较教育研究所、东北教育史研究所、心理咨询研究中心、社会教育研究所、职业教育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等机构,拥有心理、生理2个实验室和一个教育资料中心(藏书29000册)。
教育科学学院目前设有教育学(辽宁省本科示范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生364人;具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包括: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学原理、职业教育学、比较教育、教育史、应用心理学和教育硕士(教育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2个方向)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课程与教学论三个专业是辽宁省重点学科,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76人。
教育科学学院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在读博士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任课教师总数的78%,7名教师具有在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工作的经历;专任教师分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德国布莱梅大学、美国宾洲印第安娜大学、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科研院所,近半数的教师具有国外留学或参与国际学术合作研究的经历。
教育科学学院的教师治学严谨、科研成绩卓著,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二级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职务有9人。我院科研工作突出,连续多年被辽宁省评为科研先进单位,多项学术成果获得国家及省级奖励,在国内、省内产生很大影响。近三年来共出版学术专著53部,发表科研论文共317篇,主持的国家级、省级科研立项56项,国家级、省级科研奖项40余项。
教育科学学院重视与国内外重点大学或科研院所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已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30余人作为兼职教授,并与比利时、日本、韩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一些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协议,先期培养的学生有的已经归国,有的留在国外继续深造。目前,全院教师正积极投身于整体事业的发展与开拓之中,努力实现教育学专业优势突出、心理学专业不断发展,大部分学科在国内拥有较高知名度,部分学科带头人能够跻身国内知名专家行列的宏伟目标。
多年来,教育科学学院本着加强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富于创造、开拓进取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开展“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方法”的改革。改变单一的培养模式,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结构,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注重实践环节,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和教学目标化管理,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学院自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1985年开始招收教育学专业本科生;2000年开始招收心理学专业本科生;1999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研究生。多数毕业生已成为省内外大中小学或教育行政部门的业务骨干,很多毕业生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和本校的硕士研究生,有50多名学生在考取硕士后又考取了国内和国外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我院现已成为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沟通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为辽宁省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教师专业发展学院
咨询电话:024-86592013
教师专业发展学院是我校顺应国际教师教育潮流,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实现教师教育战略性转变的新模式。学院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合格教师、特色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课程新体系, 开创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研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模式,为基础教育输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教育人才奠定了基础。
学院现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教育7个方向的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学前教育(师范)、小学教育(师范)、人文教育(师范)、科学教育(师范)4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生720人,硕士研究生91人。
学院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强,学科梯队合理,学术成果丰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31人。有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近40项,在国际和国内、省内重要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有50部著作问世,有3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级成果奖。
学院在发展建设中形成了办学理念先进、条件优越、资料丰富、软硬环境一流的办学特色,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办学新格局。多年来,培养了大批水平较高、一专多能、博学多艺、人格素质健全的复合型人才,许多毕业生被政府、电视台、杂志社、专业单位所录用,还有相当多的毕业生成为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学科教学和管理工作上的骨干力量,从2004年开始有部分学生或到国外大学深造或到国外就业,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考取了国内知名学校的研究生。我院已经发展成为我省影响较大、贡献突出的基础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地。
教育技术学院
咨询电话:024-86593385
教育技术学院下设教育技术系,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36人,硕士研究生41人,教育硕士38人。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教学有方、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13人,高级实验师6人。
学院具备良好的学习、实验、科研环境,实验设备总价值超过300万,建有5个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总数达380台,同时拥有电视制作与编导实验室、电声技术实验室、摄影技术实验室、电脑动画实验室、网络实验室,以及三间总面积达400平方米的演播室。学院资料室藏有充足的专业图书及音像资料供广大师生查阅。
学院与辽宁省电化教育馆(省教育厅下属单位)合署办公,学院依托这一优势,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如辽宁省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网、辽宁省基础教育资源库等项目的开发),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亲身参与中小学教学研究、培训和资源开发项目,充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就业渠道。几年来,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大部分学生到省直机关、高等院校、中小学校、部队、企事业等单位就业,部分毕业生自主就业。用人单位对教育技术学院毕业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体育科学学院
咨询电话:024-86593346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成立于2003年4月,是学校下属的二级学院,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同志兼任名誉院长。目前,学院下设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系、运动训练系、公共体育部、场馆服务中心、体育社科研究中心和办公室 7个部门。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7人,其中双聘教授1人,教授8人、副教授22人;博士和在读博士6人、硕士研究生近40人;硕士生导师12人;客座教授26人。2003年、2004年获得沈阳师范大学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体育特殊贡献奖,2005年获沈阳师范大学先进集体。2005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上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6年被辽宁省体育局授予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7年被沈阳市体育局授予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6年被沈阳市委评为沈阳市先进党总支,被评为沈阳师范大学“十五”发展建设标兵单位。
学院现有课程教学论(体育)、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3个硕士点,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3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生400余人,硕士研究生20人。目前承担着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本科专业、公共体育、成人教育 5个层次的教学任务,并于 2003年建立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2007年“太极运动”获批为省级精品课程。我校是国家教育部体质监测点校,辽宁省教育厅体质监测单位、沈北大学城体质检测中心。
学院教师结合工作实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共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科技部软科学课题2项、中央教科所教育规划课题3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项目16项、 省级课题50余项、校级课题 30余项 ,出版著作和教材近30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国家级论文100余篇;2005年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理论研讨会》,2006年成为国际体育社会学(ISSA)单位会员,承办《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体育国际研讨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我校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乒乓球和武术2支高水平运动队,2003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获得男、女团体第四名,男子单打第二名,男子双打第三名; 2005年在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女子团体第四名,女子单打第五名;在全国大学生乒乓球乙B联赛(太原站)上,获女子团体冠军。我校乒乓球女队获2006年度中国乒乓球俱乐部乙B联赛两站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成功晋级中国乒乓球俱乐部甲D联赛。在全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上,我校武术代表队获2块铜牌;乒乓球队获1块铜牌,女子团体第五名。目前学校设有大学生体育俱乐部13个,在全国首创王军霞健康跑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和高校体育健身运动大会。
几年来,体育科学学院在各方面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实现了预期的发展目标。在未来的发展中学院全体员工决心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到2010年把体育学科建成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大学体育与高水平队协调发展,体育社科特色突出,学科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显著,人文环境和谐,有实力、有影响的省属一流教学研究型体育科学学院。
文学院
咨询电话:024-86592478
文学院创建于1951年,著名文学家吴伯箫曾在此任教。50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输送本、专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4万多人,为辽宁省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95年被评为沈阳市先进集体。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是辽宁省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学院是辽宁省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文秘、新闻等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
学院现有中文系、汉语言及对外汉语系、新闻系、文秘系等4个系级单位;有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写作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对外汉语、语文学科教学论、新闻学、文秘学等11个教研室;设有书法艺术研究所、红楼梦研究所、儿童文学研究所、影视文学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所、比较文学研究所、 国学书院等7个研究机构。
学院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学缘、年龄、专业方向优化,教学水平高,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师资队伍。 现共有教职工71人,其中专职教师57人。专职教师中有教授17人,副教授23人,讲师14人,助教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含在读博士)3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3人。
学院现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等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对外汉语、新闻学、文秘教育等5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20人,硕士研究生136人,教育硕士150人,研究生课程班学生30人。
外国语学院
咨询电话:024-86592448 86592534
外国语学院前身为外语系,创建于1953年,经过55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现有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等5个语种,在岗教师8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7人。 此外,学院还有聘有外籍教师11人。学院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责任教授1人,学科带头人1人,校级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院级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
学院现有英语一系(基础阶段)、英语二系(高年级阶段)、俄语系、日语系、法德系等5个系和外语教育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所以及多媒体研发中心等3个研究机构和院办公室等3个管理部门。
学院拥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及英语(师范)、英语、英语(口译方向)、 俄语、日语、法语等6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英语专业为辽宁省省级示范性专业。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607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78人。
外国语学院拥有现代舒适的教学与科研环境,现有教授研究室21间、语言实验室9个、同声传译室1个、多媒体语言实验室1个、数字化语言实验室1个、多功能视听室3个、多媒体网络教室1个、电子备课室1个和总值400余万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学院现存国内外学术期刊87种,图书21,207 册,音像、影像资料4700余盘。
学院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并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助教学作为办学指导思想。2006 年至今,外国语学院各专业教师主持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 3 项、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项目 13 项,其中 A 类 7 项、 B 类 6 项,参与国家级科研立项 3 项,承担教改立项 3 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专业教材14 部,发表学术论文 75 篇。 学院现有省级优秀课程 1 门,校级重点课程 4 门。
几年来,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四、八级及日语专业国际日语一级水平测试成绩一直在省内名列前茅。学生就业率在95%以上;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考取国内重点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逐年增多。其本科、硕士毕业生凭借坚实的语言基础、广博的知识、娴熟的技能和敬业务实的精神,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学院坚持以社会服务为己任,现有教育部考试中心雅思考点、托福考点、日本语能力测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全国翻译证书考试、剑桥少儿英语考试、伦敦三一学院口语考试等考点,立足沈阳,服务东北。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咨询电话:024-86593359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是沈阳师范大学历史比较悠久、规模较大的学院之一。其前身是始建于1956年的数学系,2003年4月更名为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目前学院下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统计学系三个基层教学组织。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和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管理科学与工程三个硕士点。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近50名,在专业教师中,教授、副教授18名,博士、在读博士17名。近几年来,学院采取了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师资队伍学历层次明显提高。2003年博士和在读博士占教师总数的43%,到2007年已经超过了50%,博士和在读博士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在全国师范大学同类院系中处于前列。
近几年来,学院教师在应用数学、控制理论、运筹学、系统工程、管理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在《中国科学》、《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 《控制与决策》等重要学术期刊及ACC、CDC、WCICA等重要国际会议发表科研论文330余篇,其中EI检索收录60余篇,SCI检索收录30余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教改项目20余项,其中多项获国家级、省级奖励。
学院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就业竞争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学院目前拥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34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0名,教育硕士100名。近几年来,学院以大学生科研项目和专业竞赛为载体,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就业竞争力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三年,组织学生共申请学校大学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A类7项、B类38项,共发表省级以上论文42篇。在全国和东北三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12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46名学生获得省级奖励。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9名学生荣获国家级奖励。在第七届"挑战杯"辽宁省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3名学生获得辽宁省二等奖。特别是2007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学院学生组成的三个参赛队均获得了国际三等奖的好成绩,学生的参赛水平已达到了全国师范院校的中上游,超过了许多重点师范大学。学生通过参加科研项目和专业竞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
几年来,学院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考取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石油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逐年增多。学院的毕业生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宽厚的知识面、良好的素质与敬业精神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与好评。学院的毕业生很多工作在国内外各类学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如美国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育才中学、沈阳市第二中学、丹东市第二中学、抚顺市第二中学、沈阳日报、沈阳东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
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学院科学地设计了“十一五”规划,其主要目标是:以本科生教育为本,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到2010年把学院办成一个与师范大学相适应,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在省内同类院系中有较高学术地位的教学科研单位。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咨询电话:024-86593285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为物理系,始建于1956年。2003年5月更名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下设物理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现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凝聚态物理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和电子信息工程3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796人,硕士研究生89人。学院拥有管理规范、设备完善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含省级重点实验室二个和校级重点实验室一个)。实验室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设备总值700余万元。专业图书资料万余册。
学院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7人,高级实验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15人(其中博士后5人)。另有外聘专家、教授5人。有1名教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名教师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有6名教师获得“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等市级以上称号。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办学设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03年以来,学院承担的各级科研课题50多项,目前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获得专利19项,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1篇,SCI/EI检索65篇,专著15部。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同时,学院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获得多项奖励。其中,2007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我院学生参赛的两件作品取得一项国家二等奖,二项省特等奖的优异成绩。近几年,学院办学实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2005年被学校授予“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2006年获得学校“应届毕业生考研先进单位”称号。
学院秉承“诚朴、励学、求是、创新”的院训,在办学模式上不断创新。已经与美国BLOOMSBURG大学签定了联合培养、授予国内外双学位的“3+1”模式办学协议;与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国立大学签定共建凝聚态物理实验室及开展学术交流、研究生培养等多项合作协议。
目前,全院师生员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建设健康和谐、快速发展的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而努力奋斗。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咨询电话:024-86593299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前身为化学系、生物系,2000年4月合并更名为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学院在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积极拓宽专业领域、寻找并发现新的学科增长点。目前学院有动物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化学、应用化学等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化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246人,硕士研究生53人。2006年考研率24.6%,考博率37.8%,2007年有一名本科生和一名研究生提前毕业。
学院现有动物学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一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燃煤CO2减排及污染物综合控制”和“生物系统进化与农业生态”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生物系统进化与农业生态”、“先进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和“复杂体系的分离与分析”三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脑功能与认知科学”一个校级重点实验室;我院还设有应用化学、特种菌业和生物工程三个研究所;另外IUCN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蛇蛙研究丛书》和《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专辑》编委会、辽宁省动物学会、校级昆虫研究所挂靠在我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教授24人(荣誉教授1人,特聘教授1人,责任教授8人, 骨干教授3人,学科负责人1人),副教授27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42人(含在读),占教师比例65.6%。
2002年以来,学院教师在国家级、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300篇,被 SCI、EI检索文章有90余篇。出版著作8部,专利22项,申请、承担科研项目75项,其中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
目前,学院以“潜心做学问,开拓求发展,和谐创未来”为院训,以化学、生物为基础平台,以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科学为应用平台,提倡学科间交叉、渗透、融合,逐步发展成为有一定办学特色和教学、科研实力的新型学院。
软件学院
咨询电话:024-86578428、86578566
沈阳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是在沈阳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上创建于2002年,是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批准试办有关高等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的精神,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以培养21世纪高级软件人才为宗旨的高等学府,面向全国招生,在本科二批次录取,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234人。教学楼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 坐落于沈阳师范大学校园中心教学区。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专业方向)、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为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形势,软件学院具体承办沈阳师范大学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3+2”模式本硕连读联合培养的校际合作项目,即两所大学相互承认学分,学生前3年在沈阳师范大学学习,后2年转入国外大学学习, 修完相应课程并取得学分,可同时授予沈阳师范大学和所就读国外大学的本科学士学位及所就读国外大学的硕士学位。另外,学院还与英国爱博瑞斯特维斯大学签订了“4+1”培养模式,学生在我校获得本科学位后,可申请到该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一年时间)。
学院采用全新的办学体制、先进的教学理念、实训式的教学模式,更具实用性、灵活性的教学计划, 紧密衔接IT行业发展,使学生毕业后具有软件编程、项目开发及工程规划的实际工作能力。在2007年第二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我院代表队获国家级二等奖;在2007年举行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我院代表队获国家级二等奖、辽宁省一等奖。同时,学院与国内外一些大学和知名IT企业及研究院所合作,使其成为软件学院教学、科研及毕业实习的基地,实现了学业与职业的“零距离”对接,提供与国内知名IT企业就业的直通渠道。
学院设有6个百人计算机机房、2个专业网络工程实验室、4个多媒体语言实验室、1个实训实验室、以及数字电路实验室、EDA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单片机与接口实验室等。宽带接入INTERNET,教学楼内任何处均可无线上网。 辽宁省软件开放实验室设在我院,学院还设立了微软的MCSE、MCSD,思科的CCNA、CCNP,SUN公司的JAVA,甲骨文等著名IT企业国际通行的培训和认证考试中心。
软件学院拥有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工100余人,特聘教授3人,教授9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队伍20%以上,大部分教师来自于企业,有着从事项目开发的经历和经验。
管理学院
咨询电话:024-86592418
管理学院前身为政治教育系,始建于1953年,是我校创办最早的院系之一。1993年6月更名为政治法律系,1995年9月改称政治经济系,2003年4月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2006年12月,学校进行学科整合,由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学科、社会学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学院组建了管理学院。
学院下设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两个系,一个基础课教研部,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三个研究中心和企业运作与管理、市场调查与咨询、行政改革与政府管理、社会福利等四个研究所; 还设有图书资料中心,各种专业藏书1.3万册,期刊、杂志140余种。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科研实力雄厚,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梯队建设科学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2人,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讲师10人,助教3人,博士和在读博士20人,硕士9人。
学院开设行政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4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800余人。
学院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社会保障、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余人。
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管理学院将始终坚持和发扬我校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方法,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培养的本专科、硕士毕业生遍布省内外,绝大多数已成为工作岗位的骨干力量,培养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旅游管理学院
咨询电话:024-86592402
旅游管理学院是东北地区首家创办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办学单位,现有研究生、本科生和高等职业教育三个办学层次,是中国饭店协会、中国旅游协会会员单位、辽宁省旅游教育分会会长单位,辽宁省旅游局和沈阳市旅游局指定的旅游行业岗位培训单位,导游员资格考试定点培训单位,辽宁省旅游业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辽宁省旅游教育培训基地,辽宁省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研修基地。学院凭借对辽宁省旅游业的突出贡献,2007年被辽宁省政府授予“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单位”称号。
学院现有旅游管理、课程与教学论(旅游管理)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旅游管理、旅游管理(旅游英语)、会展经济与管理、物流管理4个本科专业及方向,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应用韩语(旅游韩语)以及茶事服务与管理、酒吧服务与管理和旅游英语等6个高职(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现有硕士研究生29人,全日制本科生758人,高职(专科)生1137人。
学院有自己独立的多功能教学大楼,楼内有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旅游数字实验室、旅游多功能实验室、实验客房及餐厅、酒吧、茶艺室、会展综合实验室等教学实验设施。现有专任教师41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13人、博士后2人、博士11人,兼职教师21人。
学院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探索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在国家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0余部;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81项,横向课题1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已在北京、深圳、上海、海南、沈阳、大连等地的高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区(点)、旅游院校、旅游行政部门及会展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几年来,我院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有1人获全国优秀导游员称号,有8人获“沈阳市十佳导游员”和“沈阳市明星导游员”称号,有2人获“2005世界旅游小姐年度皇后大赛中国赛区总决赛”优秀奖,学生获多项省级科研成果奖。
学院以“敬业乐群,自强不息”为院训,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为我国旅游业和会展业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
专业设置
None
重点学科
重点专业
国际关系学院本科教育设有英语、日语、法语、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传播学、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英语、日语、法语、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世界经济、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化学等专业硕士点。学院还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联合培养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