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涉及范围广,横跨众多应用学科,在工业领域具有广阔需求。自动化专业创建于1958年建校伊始,本专业所依托的自动化学科是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作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之一,本专业创办了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
自动化专业为我校主体专业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学科交叉,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特点。随着专业建设的逐步深入,形成了三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控制理论及应用、过程控制工程、电气自动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特别是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专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新技术层出不穷,紧密联系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文化的进步。
本专业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被评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特色专业,与国内同类专业相比,在传统的特色领域轻工、化工、石化等流程工业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本专业取得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在本领域有着很好的口碑和认知度,已具备很强的综合实力和鲜明特色。
本专业具有工学学士、工学/工程硕士、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科学流动站,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持续求学需求。
本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创建了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前提下,强化工程实践。在学期间为每个学生联系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工程实践机会。实施校企双导师制,本硕博连读、校企联合培养等多元化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经选拔进入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在保证学业合格的前提下,全部免试保送专业硕士研究生。
确立多种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方式,学院每年选派多名成绩优秀的本科生到国外留学。本专业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与科研合作关系;包括: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拉夫堡大学、加拿大阿尔贝特大学、McMaster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日本早稻田IPS学院等。
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
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I)、电子技术实验(II),模拟电子技术,自动化导论,化工原理等, 自动控制原理(I)、自动控制原理(II),自动化装置,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过程控制工程等。
专业方向课程包括:
控制理论与应用方向:系统辨识,最优控制,先进控制技术,人工智能及应用等。
化工控制工程方向:系统建模与仿真,过程设计控制与优化, 计算机控制系统,化工安全评价等。
电气自动化方向:PLC原理及应用,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工厂电气控制等。
特色课程包括:
北京市精品课程:过程控制工程、自动化装置、过程系统及控制工程仿真实践。
校级精品课程:自动化控制原理I、II,控制工程设计。
双语课程:过程控制工程、自动化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专业实践包括:
控制系统辅助设计、化工过程虚拟操作、电气自动化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程序设计实训、工程实训(卓越工程师实验班)等。
课程学习与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途径包括:
通过课堂课程及校内实验、实践课程提高;通过导师制,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免试生提前参与研究等活动提高;通过多层次工程实践活动,包括案例教学、企业参观、专业展览、学科竞赛、实习、实训等多层次、递进的实践形式提高。通过CO-OP模式企业实践(带薪实习),保证实践环节连续性(企业实习->企业实训->毕业设计)来提高。
本科期间,学生可通过本科生导师制、低年级萌芽杯启蒙科研、高年级挑战杯以及专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学科交叉班等参与一些科研活动。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竞赛包括:“西门子杯”控制仿真挑战赛(本专业和西门子公司联合创办)、计算机仿真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ITAT大赛等。
我们对毕业生的本硕连读或本硕博连读、出国、考研以及就业等情况都有统计,具体情况请参见“近三年毕业生深造留学和就业情况统计”表格。
自动化专业隶属高科技领域,集检测、控制、仪表装置、计算机、通信之大成,是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发展壮大的重要标记。
本专业有自动化和测控技术及仪器两个培养方向,在学习完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后,按培养方向侧重培养。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适于在过程控制系统和运动控制系统、仪器仪表与测控系统中进行分析、设计、仿真、优化和决策以及模式识别和智能测控领域进行研究、开发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师资雄厚、荟萃名家,在编教师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85%具有教授和副教授职称,学科发展迅猛,科研能力强盛,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电路原理、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自动化装置、过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传感器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测控仪器设计等学科基础课和学科特色课。
本专业高端的仪器设备、训练有素的指导教师、筹划合理的实践项目,使学生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全面提升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本专业的学生考研率为30%左右,正在向40%的目标进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宽泛、就业率较高,近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从业部门涉及国家机关、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各类公司、企事业单位等等,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