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前身是成立于1912年的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之后相继经历了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农科、省立中山大学农科、省立河南大学农学院和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等阶段。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建院,成为河南农学院。1957年从古城开封迁至省会郑州。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
学校现有农、医、理、工、文、经、管、法、教9大学科门类,下设农学院、林学院、牧医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烟草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园艺学院、农村发展与管理学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学院。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博士点(含自主备案),65个硕士点,46个本科专业。学校占地面积4800多亩,馆藏文献总量234万册。
学校现有教职工1700多人。在1000多名教师中,有双聘院士7人,教授、副教授400多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750多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0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和省骨干教师51人,省管优秀专家32人。各类在校生210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300多人,全日制本科生15000多人,各层次成人学历教育生4000多人。
学校建有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国家烟草(行业)栽培生理生化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黄淮海区域玉米技术创新中心等18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中心、基地和重点实验室。每年承担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一半以上为国家和部委项目。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小麦、玉米、烟草、能源、泡桐、畜牧、农业科技开发等重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0多项。
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泰国、荷兰等40多个国家的70多个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有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
学校坚持“厚生丰民”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生命线,积极实施社会需求导向战略、开放办学战略、改革推动战略、优势特色带动战略、可持续发展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战略,进一步加快大学文化和制度建设的步伐,加快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的步伐,加快办学条件改善的步伐,努力把学校建成现代农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依托基地、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孵化基地、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基地,建成以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基础学科为先导,以农业科学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多人,在1000多名教师中,有双聘院士11人,教授、副教授45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3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8人,国家和省骨干教师62人。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
正在整理该学校数据,请耐心等待。
专业设置
None
就业状况
就业状况
农大毕业生具有就业面广、就业率高的优势,既可以从事行政、事业管理工作,又可以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还可以依靠自己过硬的专业技术,到各类企业从事企业管理、技术开发及进行科技创业。连续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左右。
其具体措施有:第一,建立就业基地。利用学校的科研基地及其实习基地,与社会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让学生在实习及科研中,与企业建立联系,企业也可借此了解学生,为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矗第二,动员全校教职工乃至离退休老教师,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线索。让每位教职工既有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的责任感,还要肩负起指导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义务。仅此一项,为学生提供的岗位就能占到当年学生就业岗位总数的20%左右。2003年4月8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以《都来为毕业生当“红娘”―河南农大全员参与就业工作为毕业生当“红娘”》,报道了我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这一先进经验。第三,注重信息网络的建设。在学生工作网站上开通了毕业生就业的专栏,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广泛收集用人单位信息,并及时发布到网络上,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双选平台。第四,极鼓励毕业生报考公务员,到基层建功立业。从1999年开始,我校报考省公务员的人数及考取率,一直位居全省高校之首,均达到全省当年录用总人数20%――49%。学校还积极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每年考取率均能达到当年毕业生总数20%左右。第五,每年都在校内举办毕业生双向选择大会。近年来都邀请到用人单位700家左右,并同时邀请知名企业召开年度就业高峰论坛。第六,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学校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开设有大学生创业课程,建有大学生创业中心,设立有大学生创业基金。第七,定期公布各专业就业率,作为衡量各院工作水平和招生工作的重要指标。
重点学科
重点专业
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博士点,63个硕士点,56个本科专业(方向)。